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控制瘟疫流行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3-26 11:5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众所周知,中医学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瘟疫爆发、流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始终未出现因瘟疫流行而致的大规模人口锐减的情况。

历史已经给出答案: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控制瘟疫流行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医药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自《黄帝内经》以来,中医都十分强调和重视“治未病”的思想,即主张运用中医药特色方法和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其后,医圣张仲景也在其辉煌医学巨著《金匮要略》首篇中提出“上工治未病”的理念。

本文作者——中医师 张诏

张诏,中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抗病毒委员会理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匮要略》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经典《金匮要略》、《温病学》教学、研究及临床工作。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山东中青年科学家奖励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写规划教材6部,主编参编著作7部。

临床重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结合,提倡辨病、辨证、辨人结合,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与方法系统辨治急性外感热病、肺系病证及各种疑难杂症。

中药预防措施:

应用中药预防瘟疫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具有独特作用,值得重视。

应坚持“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中医基本原则,针对疫病、地域、季节气候、个人体质特点,施以合理的方药进行预防。

总结历代中医预防瘟疫流行的宝贵经验,多采用以下几类功效中药加以预防:

1. 芳香化湿(浊)药:

苍术、佩兰、藿香、紫苏叶、石菖蒲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辛散之性,可以起到化湿化浊的功效。对于感受“湿热秽浊”或“寒湿秽浊”之类邪气引起的瘟疫预防和治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一类药物。

2. 清热解毒药:

贯众、大青叶、虎杖、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此类药物药性多苦寒或甘寒,部分兼有芳香之性,可以起到清热解毒,预防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疗效可靠,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3. 调畅气机药:

蝉蜕、僵蚕、姜黄、桔梗、杏仁等。清代著名医家杨栗山积累毕生防疫经验,提出以“升降散”(由蝉衣、僵蚕、姜黄、大黄组成)作为防治各种疫病的基础方剂。

一般“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升降散曾作为当时政府随赈灾物资一起发放的防疫药品使用,故又名“赔赈散”。其方组成体现“升清降浊、调理气机”的防疫原则,应受到重视。

4. 扶正祛邪药:

黄芪、白术、党参、防风等。此类中药或方剂,以补肺脾之气为主,通过调补肺脾之气,以使卫气充足,卫气具有卫外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对于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尤其应该重视此类方法。

新冠肺炎预防方

依据上述认识,结合本次疫情特点,参考季节气候、人群体质特点,拟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内服方剂如下:

麸炒苍术6g,佩兰6g,贯众12g,蓼大青叶12g,野菊花12g,蝉蜕6g,炒僵蚕6g,防风9g,生黄芪12g,炒白术12g

建议使用上医仁家中药配方颗粒,分4次服。上述预防方均每日一剂,连用5-7天为宜。

上医仁家,现已有万名权威中医入驻,更多中医药的学术观点、养生保健请关注上医仁家公众号,与医生实时沟通、进行图文调理。

声明:本文授权转载自  张诏  医生,最终解释权归  张诏  医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