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近600例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97%,这家医院厉害了!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1-08 14:2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一年要收治3000多名危重新生儿,平日里住着160多个患儿。其中有10%左右的是从其他医院转运而来。

  转运是危重新生儿救治的重中之重。转运之路风险重重,需要配备最有经验的专业医护,专门的新生儿转运救护车。武汉儿童医院的“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共有8名医生,42名护士。从2016年组建以来,这个转运团队已经转运了将近600例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到97%。“与死神赛跑”,因为出色的工作成果,转运团队入围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感动人物候选。

  但是随着高龄产妇、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不断增多,这项工作依然面对挑战。

  在2018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所有省(区、市)、市(地、州)、县(市、区)行政区域应当至少设立1个服务能力不低于相应层级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后,依托不同等级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相关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也在慢慢建立。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也更新了《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2017版)》,试图以行业指南的形式规范和优化新生儿转运工作。

  “有时候一天就有好几例转运”

  曾凌空是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和他一样进入“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的8名医生、42名护士都是在新生儿科工作5年以上,业务能力强,处理紧急情况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护。

  新生儿转运工作是他们的二线值班任务,“日常新生儿科的工作之外,我们每天会排一个转运班,一个转运备班,随时待命。”

  团队成立两年多来,已经转运了将近600名危重新生儿,也就是说,“一般两天左右就有一例,有时候一天就有好几例。”

  转运的新生儿中有极早产,体重较轻,下级医院治疗难度大的;还有患有呼吸衰竭,呼吸隐患综合症,需要高频呼吸机的;还有一些当地医院不能确诊和治疗的疾病,例如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一些遗传代谢病。“总而言之,就是重症和疑难杂症,下级医院诊断不清楚或者无法治疗,并且危及生命的。”曾凌空说。

  但是新生儿转运是风险很高的环节。转运车内空间狭小,能携带的设备十分有限,新生儿病情变化快,颠簸途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曾凌空记得,他曾经转运过一个550g的极早产儿,脑组织发育不完善,一点点的颠簸和晃动,可能就会引发颅内出血,“而且他的呼吸、心脏都不好。所以要随时调节呼吸机参数,进行心脏的支持,还要给适当的支撑,整个过程都是战战兢兢的。”

  因此转运路途中,患儿家长也非常紧张焦虑,“有些家长的态度是不好的,他们对我们的心理预期是‘只能救活,不许失败’,所以路途中我们还要安抚他们,做好沟通。”

  这对随车医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呼吸机的应用,插管,新生儿心肺复苏这些都是肯定要掌握的技能。应对突发情况,有些女医生还需要会简单的修理设备。”曾凌空就有一个绝活,盲插技术。他介绍,“是我们科室特有的一个技术。在很小的空间里面,小孩要翻来翻去,位置不好固定,插管比较困难,盲插的技术不用喉镜,插管的时间会缩短。但是对医生的要求会非常高。”

  一切救治都是在救护车内,这又增加了医护人员的难度。据了解,这种专供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救护车目前武汉儿童医院共有两辆。因为要求医疗设备小型化,可靠,还要配备诸如呼吸机、空氧混合仪、吸痰设备和温箱这些高级生命支持设备,造价不菲,在100万元左右。但是两辆车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转运任务,武汉儿童医院的第三辆车正在改造当中。

  从湖北儿医联盟到湖北儿科医疗中心

  “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建立的契机是2016年3月1日成立的湖北儿科医疗联盟。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初建时包括湖北省内157家医院,随后还辐射到河南信阳和山西部分地区。

  2016年4月5日,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武汉市儿童医院危重症转运正式启动。儿童危重症转运和新生儿危重症转运电话24小时接听,联盟内的医院都可以向武汉儿童医院申请新生儿医疗转运。

  儿科医疗联盟是武汉儿童医院自主探索,通过组建社会组织的形式,来建立转运网络。但是这还不够,“我们最近挂牌了湖北儿科医疗中心,省内的医院,不在我们儿科医疗联盟内的,有需求我们也会进行转运救助,这是从政府层面承认了我们医院的重症新生儿救治能力。”曾凌空介绍,挂牌湖北儿科医疗中心后,湖北省卫计委要求,省内的危重患儿,武汉儿童医院都要承担起危急重症的抢救和治疗。

  目前,武汉儿童医院还在探索新的转运形式。例如直升机转运,已经开始了相关培训,“如果有需求,我们会进行,但是因为费用高,没有大面积铺开。未来希望开展高铁转运,但是因为涉及很多部门,还在推进当中。”增凌空说。

  “把NICU送到危重新生儿的身边”

  武汉市儿童医院不久前刚刚做过一个统计,转运过来的危重新生儿平均诊断疾病就有5到6个,往往是各个器官都有问题。而且随着高龄产妇的增多,其收治的早产儿增加将近4成左右。

  早产儿的治疗有很多困难,武汉市儿童医院就接收了很多早产儿的治疗出现问题,再转运过来的患儿。而且新生儿危重症和复杂重症越来越多。这对全国范围内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转运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

  根据2018年1月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原则上所有省、市、县行政区域都应当建设至少1个具有危重新生儿监护诊疗能力的救治中心。“目前中东部都建立起来了,西部还是有点差距,正在建设当中。其实在在中央发文三五年以前,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湖南等地就已经在摸索建立救治中心,国家发文以后,建设更加规范,不同层级的配置要求,管理,任务,各方面都明确了下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封志纯告诉“医学界”。

  依托不同层级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点”,政府试图“以点成网”,建立区域性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以北京为例,市级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共有7家,都是转运点。但是因为危重新生儿救治专业的人员、设备要求,并不能实现120急救中心这种方式的统一调度。这就要求各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必须要建设转运服务台,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设立专门的新生儿转运队伍。各个中心的转运救援电话则通过文件的形式公布给全市的每一个医疗机构。“虽然没有统一的救援电话,但是信息都是透明的,下级医院有需求都可以提出来。”封志纯院长介绍。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公布的《新生儿转运工作指南(2017版)》要求,这些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还都要配备1台以上装备完善的新生儿转运专用救护车。但是根据新华社“中国网事”今2018年4月份的报道,当时云南省昆明全市仅有市妇幼保健院有1辆新生儿专用救护车,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李震感慨,“车还是太少了”。

  但是封志纯院长并不认为配备专用急救车是目前的最重要的问题,“这个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不是问题,北京市今年就给每个救治中心都配备了一辆。有些机构可能还不具备条件,那么就用120急救车,但是一定要配备相应的转运设备和专业的医护人员。”

  而现在各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转运队伍都是由新生儿科的高年资医护组成,培训、考评也是由各个医疗单位自行完成,“因为儿科医生比较缺,政府和行业层面很难出台统一的培训和考评制度。即使是专业转运救援人才建设,目前也只能依托医疗机构独立来进行。这样不可避免的,各个医疗机构会有差距,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

  但是封志纯院长认为,出台《工作指南》仍然是必要的,可以把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转运队伍和管理机制的建设,相对来说变成一个任务,“让他们不要指望下级机构送过来,或者第三方转运机构转运过来,安全性不能保障。有些医院存在‘偷懒’的情况,觉得是‘拉病号’过来,积极性不够。这是他们没有理解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就是把NICU送到危重新生儿的身边去,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