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医学生的20年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8-06 11:5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每个班前40名的同学可以参加中考,其余的同学只能拿结业证毕业。”2000年,还有两个月就将迎来中考的关键阶段,河北某重点初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提出了这个新制度,瞬间引起了所有初中待毕业生的阵阵“躁动”。

  不想早早踏入社会的李娜(化名)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但其父母却偷偷地为她打了主意。李娜开始学习成绩还不错,但由于父母对她抱以太高的期望值,导致恰逢正处于叛逆期的她压力过大,从初二开始便偏离了学习轨道,最终中考失利,只考了班级37名。

  “就你这个成绩,高中能跟得上吗?”

  “叛逆期的孩子,还是得自己守着!”

  “上家门口的那个卫校就挺好,学医能磨磨你的性子!”

  “家里没有学医的,以后自家人就医也方便!”

  “要么在家种地,要么就给我去上卫校,你选吧!”

  在父母轰炸般的吐槽与威逼下,李娜很不情愿地报了该市卫校的临床专业,踏进了这条医学之路。但年幼的她从来没想到,这个在自己眼中看似错误的决定,一“错”就是近20年。

  世间的复杂,刷新了她的认知

  三年的中专生活过得很快,医疗环境也在飞速变化着,各个医院的医生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处于待成年边缘的李娜并没有灵敏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现在临床专业大专很难就业,更别提中专了,你干脆考个大专的护理系吧,还比较好就业。”李娜虽然上班踏踏实实,但下班却没心没肺地玩得自在,热心的市二院实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来没有想过再往上考的她受教导一番后如梦初醒,原本就不是很笨,经过发奋学习后,果然没有让老师失望,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成教学院的护理系。这,对于未来的李娜来说,可以说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毕业之后留在市医院,陪伴父母安度晚年,这是李娜为自己设定的未来。但临近大专毕业时,她发现现实并没有像当年的那位实习老师说的那样简单,想要进市医院做个护士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地区越小,越要靠人脉关系,没有个八万、十万,根本进不去。

  在大专期间,她和同龄人相比便早早地认清了医疗现状,更努力了几分,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这则靠关系的“不成文的社会潜规则”并没有彻底击倒她。毕业前夕北京的某部队医院来到河北医科大招聘实习学员,当时在300人的护理班里仅招收20人,李娜就是其中的一员,并且是五名保送生之一。

  一切看上去是那么顺理成章,但身为医学生,背后的努力可想而知。这段经历,对于一个还没有真正在社会撞过南墙的孩子来说,也被一次次地刷新着自己那单纯的认知,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错过两次喜爱的科室,误进了儿科

  “生命体征一切正常!”每次做完手术后,当医生说出这句话时,李娜总会觉得特别有使命感,特别自豪,从而也彻底地改变了一开始对医学的抵触心理,手术室不仅是她实习的第一个科室,也是她觉得最神圣的科室。

  在她眼中,尤其喜欢给主刀医生啪啪递手术器械的那种感觉,听着那声音真的就像在跟死亡作斗争一样,争分夺秒,她“爱”上了那份急促感。

  对临床工作的热情,加上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她深得老师和护士长的喜欢,本该实习一个半月的她,实习期一直延长到了三个月,以为就这样直接留科了,但无背景、无身份的她再一次栽倒了“坑”里,没错,一个有关系的同事顶替了她的位置,就这样,她错过了第一个喜爱的科室——手术室。

  不同于其他女孩子,在实习期间,李娜特别想去那种“死气沉沉”的科室感受一把。在那片“生死场”上,白衣天使是怎样手持“医疗武器”与病魔对抗的,这是她所好奇的,但去ICU实习前必须要轮转一个儿科。

  她清楚地记得去儿科报到的那天是星期四,并且带教老师正是护士长,不过工作繁忙的护士长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向她传授儿科的相关知识,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工作流程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收病人、测量生命体征、问病史、写一般护理记录单、出院患者床位换床单……有着在家乡市二院做实习医生经验的她,仅用了半天的时间便将这些护理工作一气呵成,完全“褪去”了实习生的样子,倒活活像一个有着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护士。

  “上午收的病人要写记录单,医生开的化验单要核对然后摆采血管,跟患者交待大小便怎么留取以及搁放的位置……”上午一直忙碌的护士长,下午才想起还带着个实习生。

  还没等护士长说完,李娜回了句:“护士长,这些我都做完了,您看看合格吗?”

  护士长惊讶地看着眼前的这个仅刚来科室一天的实习生,拿过记录单核对了一遍,又看了看其他的工作,很满意地笑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李娜的“ICU梦”就这样“破灭”了,只因自己“过于表现出色”了,从此她正式加入了儿科护理人员的队伍。

  没有这段磨难,成就不了后来的自己

  对于刚刚毕业的医学生来说,在临床工作的前期阶段,带教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幼儿学语一样,学生未来的操作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很幸运,李娜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刘老师。

  “你怎么有这么好的学生呢?”刘老师教得特别好,本就有着很好基础的李娜也学得很快,招来了其他老护士的羡慕与嫉妒。

  小孩的啼哭声曾经是李娜的噩梦,但慢慢地也习惯上了儿科的这种环境,甚至还开始有点喜欢了。

  不过,好日子并没有维持时间很长。

  “你听说了吗?刘老师要转去层流病房当护士长了!”李娜是最后一个知道刘老师要换科室的学生,伴随着这个坏消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才是自己噩梦的开始。

  “小李,血抽了吗?”“小李呀,XX床要换液!”“小李,XXX拔针!”……从那天开始,“小李”这个名字响彻了整个儿科病区,只要是住院的患者和家属,没有不知道“小李”是谁的,纷纷投来了同情的目光。邹老师是科里资历比较老的护士,技术也是科里数一数二的,但就是懒惰到了一定程度。脑子一转,抓住了好时机,强烈要求李娜做起了她的学生。

  前夜班,处理医嘱、做小治疗、观察病情、更换液体……几乎所有的护理工作全部落在了李娜的肩上,甚至忙到飞起,邹老师也视而不见。

  后夜班,检查急救药品、和前夜班同事交接班、核对液体……上班两个小时后,当她把最基本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邹老师才睡醒缓缓走到科室。

  早上,为新入院的孩子采血、做晨间护理、打扫科室卫生……只剩下手胖点的孩子留给邹老师帮忙。“怎么那么笨,连个血都抽不出来!”当那日她被怼后,就再也没有麻烦过这位带教老师。

  没有被夸过一句,也没有听过一句肯定的话,李娜每天上班如同上坟一样,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了几个月,终于熬到了邹老师离职的日子。

  “小李呀,你工作挺踏实的,我从来没有夸过你,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而是怕你骄傲,以后你肯定会很不错的!”这段话让李娜痛哭流涕,几个月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李娜心里知道,没有邹老师的折磨也成就不了后来的自己,有时候磨难也是一种历练。

  也是这段经历,让几年后的她当带教老师的时候更多了几分温柔与仁慈,因为这一届届来自外地的孩子们孤身在他乡的那份不容易,她懂!

  20年的时间告诉她,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2014年,她第一次有了离职的冲动!

  部队医院的光环,顶尖专家的技术,以及罕见病例的见识,没有哪个是不让人羡慕的。当她自己脑中冒出离职的想法时也被吓了一跳,毕竟9年的青春全部奉献在了这里。

  为了职称考试熬夜奋战过,为了操作技能通宵练习过,有过被家属谩骂的心痛,也有过被同事误解的苦恼,放弃了陪伴父母的时间,放弃了交男朋友的机会,流过汗,流过泪,每次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辛酸。

  当看到父母一天天变老,还在为30岁的大龄单身女儿操心时,终于触动到了自己那颗最柔弱的内心,决定离开,决定去找一个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顾的地方。

  一个比较高端的北京民营医院,是她第二个“战斗”的地方。当她从部队医院走出来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对外面的世界竟然浑然不知,失去了这么多,但她并没有后悔过!

  当年有朋友问起她,面对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该如何选择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是初入职场或资历低的医学生时,我会选择公立医院,虽然辛苦,薪资和劳动不成正比,但可以积攒医学技能,还有处理医患关系的经验与教训,9年后的我才可以像现在一样选择私立医院,自信地面对每一位患者。北京的一些私立医院面对是高端人群,更加重视服务,只要你服务到位了,相对能合理解决患者的需求,还是能有一个相对比较舒服的工作环境,并且和公立医院输个液两块钱相比,你的技术会显得更加有价值。不过没有公立医院的经验积累,小白鼠时直接进私立医院还是不行的,技术操作差在私立医院会受到客户的鄙视。”

  就在15天前,34周岁的她已经荣升成为了一位男孩的母亲,尽管她已经是34周岁的高龄产妇,尽管她在怀孕期间脚丫肿得像个馒头,当儿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看着眼中冒着幸福光芒的老公,她笑了。

  在儿子出生之前,她对老公说过:都说学一行用一行恨一行,但我并没有,我也不会阻止孩子将来去学医,如果他真的喜欢,我会大力支持的!

  从临床医学生转为护士,从家乡转战到一线城市北京,从公立医院再跳槽到私立医院,她用了20年的时间告诉自己:我的每一步选择都没有错!

  幸福终将来到,只是或早或晚!

  愿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像李娜一样,收获成长,收获家庭,收获幸福。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