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重组基因突变胰腺癌,一线铂类化疗获益更大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06-23 11:5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01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延长良好反应乳腺癌患者生存

  最近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的研究证明了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用能够改善部分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同时还探索了预测疗效的标志物。

  这项II期临床NeoAva试验(NCT00773695)纳入了150名可手术的HER2阴性没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中138名患者接受化疗,最终132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66名患者接受单独化疗,66名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研究以残留癌症负担(RCB)来评价治疗的效果,其中RCB 0-I级被认为治疗反应良好,RCB II-III级被认为治疗反应较差。

  结果发现,新辅助治疗之后有38名患者获得了RCB 0-I级的效果,其中23名患者获得了RCB 0级,即病理完全缓解;73名患者获得了RCB II级;21名患者获得了RCB III级。

  111名ER阳性的患者在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后,RCB 0级的患者从5%增加到了20%(p=0.022)。其中,多西他赛+贝伐珠单抗组达到RCB 0级的患者比例仅为5%,而紫杉醇+贝伐珠单抗组为32%(p=0.025),达到良好缓解的患者比例也是紫杉醇+贝伐珠单抗组更高(10% vs 45%, p=0.012)。

  随访的结果显示,患者的总体无病生存(DFS)率为81.8%,联合治疗组的乳腺癌DFS率更高(77.3% vs 86.4%)。治疗反应良好(RCB 0-I)的患者8年DFS显著改善(p=0.025),但治疗反应较差(RCB II-III)患者的DFS没有显著改善。研究还发现,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较高与较好的治疗反应有关。

  在安全性方面,贝伐珠单抗治疗与不良反应数量增加有关,包括出血性事件、高血压、感染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过,患者的ECOG PS评分并未受到影响,对于化疗的耐受性尚可。

  研究人员认为,抗VEGF治疗可能不仅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常规化疗中加入贝伐珠单抗治疗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可能,增加患者的完全病理缓解的比例。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的支持。在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免疫应答标志物与患者治疗反应的关系,发现更能从贝伐珠单抗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参考文献:

  von der Lippe Gythfeldt H, Lien T, Tekpli X, et al. Immune phenotype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predicts response to bevacizumab in neoadjuvant treatment of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 3]. Int J Cancer. 2020;10.1002/ijc.33108. doi:10.1002/ijc.33108.

  02 同源重组基因突变胰腺癌,一线铂类化疗获益更大

  近日,一项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发现,对于携带同源重组基因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一线铂类化疗获益更加明显。该研究为胰腺癌患者的优化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细的分层。研究发表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同源重组(HomologousRecombination,HR)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HR可使受损的染色体通过与另一条未受损染色体的相同DNA进行自身的修复。HR蛋白突变(HRm)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会导致同源重组缺陷(HRD),从而破坏基因组完整性。

  研究者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基因测序及生存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HR状态以及HRD基因特征对肿瘤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从而进一步优化治疗选择。

  研究纳入2013年10月至2019年7月进行治疗的262例晚期PDAC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生殖系、体细胞基因检测数据。

  中位年龄64岁(IQR:56-73),IV期患者230例(88%),61%的患者一线使用铂类药物治疗。

  研究者对常见的同源重组基因(BRCA1、BRCA2、PALB2、ATM、BAP1、BARD1、BLM、BRIP1、CHEK2、FAM175A、FANCA、FANCC、NBN、RAD50、RAD51、RAD51C、RTEL1)突变HRm状态进行分组对比:生殖系/体细胞突变,核心突变(BRCAs、PALB2)/非核心突变,单等位/双等位突变。

  在262例患者中,50例(19%)具有HRm(15%生殖系和4%体细胞)。由于在基因组不稳定性和预后方面无显著差异,对两组一起进行分析。

  患者总体中位随访21.9个月(95%CI:1.4-57.0)。中位总生存(OS)为15.5个月(95%CI:14.6-19),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7个月(95%CI:6.1-8.1)。

  一线(1L)使用铂类治疗的患者中,HRD的患者相比无HRD患者的PFS有所改善(HR:0.44,95%CI:0.29-0.67,P<0.01),而在非铂类治疗的患者中未能观察到此现象。

  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一线治疗如何,HRD患者的OS均有所改善,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接受了铂类治疗。

  双等位突变(11%)及核心突变(12%)患者具有更高的基因不稳定性,相比于非铂类治疗,一线采用铂类进行治疗PFS显著延长。

  该研究结果表明,PDAC患者中,HRm提示患者同源重组缺失,但这部分患者对于一线铂类治疗却有着相对更好的预后。同时,携带双等位突变及核心突变的患者更能从铂类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Park W, Chen J, Chou JF, et al: Genomic Methods Identif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in Pancreas Adenocarcinoma and Optimize Treatment Selection. Clin Cancer Res, 2020

  03 EGFR突变NSCLC,奥希替尼联合MEK或ERK抑制剂可延缓耐药

  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第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奥希替尼治疗反应良好,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发生原发耐药。一项发表于Cancer上的基础研究探索了MEK或ERK抑制剂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NSCLC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奥希替尼联合MEK或ERK抑制剂能够增强EGFR突变NSCLC的细胞凋亡,延缓耐药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提示作用。

  研究者在体外构建了细胞系,通过细胞数目的改变观察药物对细胞生存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V阳性细胞来观察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此外还在体内及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药物联合的作用。

  奥希替尼联合MEK或ERK抑制剂可协同降低细胞存活率,并增强EGFR突变NSCLC细胞的诱导凋亡能力,但不增强EGFR野生型NSCLC细胞的凋亡。

  不仅如此,联合治疗在奥希替尼原发耐药细胞中也有一定的杀伤能力。

  在体内外实验都观察到,连续或间隔给予MEK或ERK抑制剂能够延缓奥希替尼耐药的出现。

  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前证据,支持靶向MEK/ERK信号作为延缓或预防奥希替尼发生原发性及获得性耐药的策略,以改善奥希替尼的长期疗效。不仅如此,从临床角度来看,这些数据还支持对EGFR突变NSCLC患者中奥希替尼联合MEK或ERK抑制剂的间隔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Gu J, Yao W, Shi P, et al. MEK or ERK inhibition effectively abrogates emergence of acquired osimertinib resis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utant lung cancers[J]. Cancer, 2020.

  04 FOLFIRINOX或是晚期胃食管癌的有效一线治疗选择

  转移性胃食管腺癌患者采用标准一线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ORR)约为40%。FOLFIRINOX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作为一线疗法用于其他胃肠道癌症(如胰腺癌和结肠癌)有效。那么,FOLFIRINOX作为一线疗法用于晚期胃食管腺癌的临床疗效怎样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Haeseong Park等的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显示,FOLFIRINOX方案一线治疗ERBB2(HER2)阴性晚期胃食管癌患者的ORR为61%,FOLFIRINOX联合曲妥珠单抗一线治疗ERBB2阳性晚期胃食管癌患者的ORR为85%;对于晚期胃食管癌患者,FOLFIRINOX或是一种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结果已发表于JAMA Oncology。

  该项研究纳入ECOG PS评分≥2,具有可测量病变,患有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胃或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患者。研究目的是评估FOLFIRINOX一线治疗晚期胃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估计样本量包括41例ERBB2阴性患者;没有关于ERBB2阳性患者的入组目标,但允许其接受FOLFIRINOX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

  FOLFIRINOX的给药剂量为:氟尿嘧啶,400 mg/m2推注,随后24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亚叶酸钙,400 mg/m2;伊立替康180 mg/m2;奥沙利铂85 mg/m2。ERBB2阳性患者的曲妥珠单抗给药剂量为:起始给予6 mg/kg负荷剂量,随后每14天给予4 mg/kg。

  主要终点是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估的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PFS、OS和缓解持续时间。

  结果显示,纳入6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0岁,男性56例(84%),ERBB2阳性疾病患者26例(39%)。

  中位随访17.4个月。ERBB2阴性组的ORR为61%(25/41例),ERBB2阳性组为85%(22/26例,包括1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

  67例ERBB2阴性和ERBB2阳性晚期胃食管癌患者接受FOLFIRINOX的治疗反应。

  ERBB2阴性组的中位PFS为8.4个月,中位OS为15.5个月;ERBB2阳性组的中位PFS为13.8个月,中位OS为19.6个月。

  在安全性方面,56例(84%)患者出现剂量调整或治疗延迟。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91%,n=61)、腹泻(63%,n=42)、周围感觉神经病变(61%,n=41)和恶心(48%,n=32),且未发生意外毒性反应。

  研究者表示,在晚期胃食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背景下,FOLFIRIN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曲妥珠单抗可显著改善ORR和PFS。可见,对于维持功能状态的患者,FOLFIRINOX方案可能是合理的治疗选择;同时,对于ERBB2阳性患者,FOLFIRINOX联合曲妥珠单抗似乎可以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Park H, Jin RU, Wang-Gillam A, et al. FOLFIRINOX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oesophageal Cancers:A Phase 2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 Epub 2020 May 29.

  05 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CHOP相比R-CHOP方案能改善PFS吗?

  靶向CD2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Obinutuzumab(G)在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与CHOP方案(G-CHOP)结合使用时,可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和安全性。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上的III期GOYA研究(NCT01287741)探索了G-CHOP方案和R-CHOP方案在未经治疗的DLBCL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入组患者为年龄≥18岁且先前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DLBCL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接受G-CHOP方案或R-CHOP方案。主要研究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OS、其他事件发生的时间终点和安全性。

  共有1418例患者被随机分组,其中1414例纳入最终分析(G-CHOP,N=704;R-CHOP,N=710)。G-CHOP和R-CHOP的5年PFS率分别为63.8%和62.6%(HR=0.94,95%CI 0.78-1.12;p=0.48)。次要研究终点的结果未显示G-CHOP优于R-CHOP。

  总体而言,PFS亚组分析的结果与总人群中的PFS一致,根据分层因素和基线特征,任何亚组的治疗组之间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在探索性分析中,在生发中心起源的B细胞DLBCL患者中,G-CHOP优于R-CHOP的趋势很明显,这或许与某些驱动基因的改变相关。

  G-CHOP的安全性符合预期,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事件。与R-CHOP相比,在G-CHOP组中观察到更多的3-5级不良事件(75.1%vs 65.8%)、严重不良事件(44.4%vs 38.4%)和致命不良事件(6.1%vs 4.4%)。最常见的致命不良事件是感染。与R-CHOP组(4.9%)相比,G-CHOP组(8.7%)发生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概率更高。

  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此前未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中,G-CHOP方案对比R-CHOP方案并未显示出PFS获益。次要研究终点的结果与主要研究终点一致。目前,关于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探索性分析和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Sehn, L.H., Martelli, M., Trněny, M. et al. A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III study of obinutuzumab or rituximab plus CHOP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final analysis of GOYA. J Hematol Oncol 13, 71 (2020). https://doi.org/10.1186/s13045-020-00900-7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