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全球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61亿美元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9-26 14:1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近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按法定程序同意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简称“诺诚健华”)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中金公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40亿元用于新药研发、药物研发平台升级、营销网络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从此,诺诚健华开启“科创板+港股”新征程。

 

研发管线看点在哪里?

 

诺诚健华作为一家基于早期技术成果积累或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源头创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型药企,致力于开发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药物。

 

目前,公司已经拥有2款已获批上市药物及16款临床及临床前在研新药,其中已获批上市的两款药物分别是附条件批准上市的奥布替尼,以及从Incyte引进的产品,仅具由大中华区权益的tafasitamab(Minjuvi®)。

 

1.奥布替尼(ICP-022)

 

奥布替尼是一款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基于2项I/II期临床试验(ICP-CL-00102和ICP-CL-00103)的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已于2020年12月25日在中国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2)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奥布替尼已被纳入2021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并被列为复发或难治性CLL/SLL和复发或难治性MCL治疗的I级推荐方案,同时,奥布替尼已被纳入2022年医保目录。

 

目前,诺诚健华已针对多个适应症在中国布局临床,其中包括血液瘤及自身免疫领域,具体进展如下表1所示。同时,已在美国完成针对B细胞淋巴瘤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剂量递增部分,并已启动该试验的剂量扩展部分。2020年12月,奥布替尼获得FDA授予的针对复发或难治性MCL的孤儿药资格认证。2021年6月,奥布替尼获得FDA授予的针对复发或难治性MCL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表1奥布替尼中国临床试验进展

image.png

 

(数据来源:药智网数据库、CDE)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到2030年,全球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61亿美元,中国BTK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元人民币。

 

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共5种,分别是奥布替尼、伊布替尼、阿卡替尼、泽布替尼和替拉鲁替尼,其中奥布替尼、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已经在中国获批上市。伊布替尼研发进度相对靠前,除了MCL、CLL/SLL之外,还获批用于WM,同时,作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所占市场份额仍然是最大的,但随着其他药物的上市,有增速逐步放缓的趋势。奥布替尼作为后来者,在2021年无医保覆盖的条件下,分得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少,较伊布替尼和泽布替尼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2022年,在医保的加持下,依靠价格优势有望实现放量,拓宽市场份额。

 

2.ICP-192

 

ICP-192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高选择性、不可逆泛FGFR抑制剂,是诺诚健华的另一核心候选产品,其临床前实验数据显示,与已获批上市的的Erdafitinib相比,ICP-192具备更高的靶点选择性以及可比的靶点抑制能力,同时能够克服第一代FGFR抑制剂的获得性耐药性。目前正在中美两地开展ICP-192治疗胆管癌、尿路上皮癌等实体瘤的三项临床试验。根据2021年ASCO年会公布的数据显示,ICP-192的I/IIa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在12名至少完成一次肿瘤评估并携带FGF/F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中,ORR达33.3%,其中3名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名胆管癌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疾病控制率为91.7%。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FGFR的变异及异常激活与多种癌症的发展有关,约7.1%的实体瘤(包括胆管癌、乳腺癌、肺癌、头颈癌、胃癌及尿路上皮癌)中发现FGFR异常。万人。2020年携带FGFR突变的实体瘤新增患者人数达40.1万人,预计2030年新增患者人数预计将达50.7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泛FGFR抑制剂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56亿美元,中国泛FGFR抑制剂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亿美元。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三款泛FGFR抑制剂的药物获批上市,即强生的厄达替尼、Incyte/信达生物的佩米替尼和QEDTherapeutics/联拓生物/Helsinn的Infigratinib,其中Incyte/信达生物的佩米替尼已经于2022年4月6日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且经检测确认存在有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转移性或不可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成人患者的治疗,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泛FGFR抑制剂。

 

3.ICP-723

 

ICP-723是一款第二代泛TRK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治疗未使用过TRK抑制剂或已对第一代TRK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NTRK基因融合阳性实体瘤患者。TRK主要在神经细胞中表达,通过与内源性配体-神经营养因子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发挥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存活和痛觉感知等生理作用。目前,公司正在针对ICP-723在中国开展一项I/II期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同时,在美国开展一项I期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TRK抑制剂中国市场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11.4亿美元。目前,全球已经获批上市的TRK抑制剂共两种,分别是拜尔的Larotrectinib和罗氏的Entrectinib,国内尚无获批的TRK抑制剂。

 

除上述三个核心产品外,诺诚健华还有在研的TYK2抑制剂ICP-332、TYK2变构抑制剂ICP-488、选择性KRASG12C抑制剂ICP-915以及从Incyte引进的靶向CD19的Fc结构域优化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afasitamab等热门靶点在研产品,其中tafasitamab(Minjuvi®)联合来那度胺已于今年7月获海南省卫健委和药监局批准,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条件的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得益于博鳌的政策,tafasitamab(Minjuvi®)联合来那度胺在博鳌乐城开出首方,并在瑞金海南医院为一名符合条件的DLBCL患者完成国内首例注射使用。

 

从“Biotech”到“Biopharma”进阶

 

诺诚健华作为Biotech公司中为数不多实现产品商业化的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多个热门靶点的产品管线,在研发投入上逐年递增,2019-2021年度,研发投入金额分别达2.34亿元、4.23亿元和7.32亿元。同时,通过铺设营销管线以及强劲的BD能力,实现与大型制药公司的商业化开发合作,推动公司自主研发产品的商业化,商业化能力也得到初步验证。

 

数据显示,2021年诺诚健华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76368.70%。其中,奥布替尼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同时,因去年7月与渤健(Biogen)就奥布替尼达成许可协议,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

 

诺诚健华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从研发、临床到上市销售的药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团队,开启从“Biotech”到“Biopharma”的成长之路,这也是目前国内众多Biotech走向Biopharma的常规成长模式。但究其根本,如此复制性的模式并非能够成就全部的Biotech公司,完美复制该模式的前提,必须有强大的差异化技术的研发管线支撑,探寻真正的技术优势,拒绝同质化,构建成熟的商业化团队,才是真正从“biotech”走向“biopharma”的合理化路径。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