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迎来大改,评估人才需要3大视角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10-31 14:4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8月的某一天,和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人事处主任在北京广播电台做一档医疗访谈节目。主持人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评价医生是不是一个好医生一周后,与某委属委管三甲医院的人事处主任交流,他提到: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医疗卫生单位自主评聘改革,我们应如何评价周边区县医院的这些不属于我们管辖范围的医生?

  这两个问题都可归结为医生的评价标准问题,不同的是前者更关注的是医院的视角和患者的视角,后者更关注行业的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那么不同的视角下,医生的评判标准会呈现什么样的差异?

  视角1:医院运营管理

  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日益深化,医院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医院引进了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济运行机制,力图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医生承担着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职责,也是医院学科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医院在精细化运营进程中必然会对医生提出更多的要求,引导医生的意识、行为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协同。而这个协同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将医生的价值评估结果落实到绩效奖金的绩效管理。

  2017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中明确提到“将政府、举办主体对医院的绩效考核落实到科室和医务人员,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医务人员实行分类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办院方向、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培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其中,就明确提到了医院对医生的多项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评价目的的不同,评价方式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工作绩效。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医生增加工作量,从而提升医院的医务性收入,改善医院的收入结构。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降低,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不断提高,因此从趋势上看医务性收入的增长对今后医院持续发展意义愈加重要。

  以药品加成取消造成的医院收入损失为例,全国各地改革?案汇总结果是:价格补偿78%,财政补偿16%,医院承担6%。但是,从2015年1??2017年9?实际补偿情况看,价格补偿66%,?改革方案少12个百分点,财政实际补偿21%,?改革方案多5个百分点,医院承担13%,?改?方案多7个百分点,医院多承担103.1亿元。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医院必须直面收入大幅下滑的压力,并自行消化。

  于是,不少有先见之明的医院未雨绸缪,赶在各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之前,就与望海携手启动了绩效管理变革,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引导医生增加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工作量,来尽量抵消服务价格调整带来的冲击。欣喜的是,多家医院已经初尝甜头,在医院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医务性收入大幅度增加,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过程中得以平稳过渡。

  第二类,运营绩效。运营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包括医生在内的全员强化成本管控意识。

  2017年是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医院费用增幅不得超过10%、药占比30%以下……各种政策“围剿”全国医院大控费。同时,药品零加成,试点医院普遍面临政策性亏损,2015年医院盈余首次下滑,降幅为25%,达到8年来的最低点。国家财政补贴始终维持在10%以下,不足以补偿药品零差价造成收入降低的10%部分。因此,在收入基本封顶的大环境下,通过更加精细的成本核算、管控来维持住医院盈余,已经成为诸多医院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

  于是,诸多医院对医生、护士、后勤人员提出了更加明确而具体的成本控制要求。例如,除了通用的人员成本外,临床医生需要更加重视控制药品和收费材料成本,护理人员和医技科室人员需要更加重视领用材料(不收费)、五金维修的成本,行政后勤人员需要通过管理手段的提升,合理控制折旧费、水电费等其他成本。

  第三类,管理绩效。管理绩效的主要目的是结合岗位职责、评估医生各岗位的工作质量与效果。

  这里的考核内容就包括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科研、教学等相关内容。根据医院定位不同,评价医生的具体内容会有调整,比如,有的是医院附属医院,考核内容中包含教学任务,有的是委属委管医院、省级大三甲,重视科研的倾向会更突出。

  视角2:患者服务

  “德不仅佛者不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以为医”。某医科大学的老师在新生课上如是说。这说的就是患者通常会从医德和医术的两个方面来评价医生。

  医术不赘言,关于医德还是要多说几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服务业主要包括11大类,其中一类即为"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而2003年,我国也将服务业划分为15类,其中第13类即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同时,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经明确将医疗行业划分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以上三方面,可以得出结论:医疗行业是服务业。

  医生应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强化和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良好服务弥补医学的缺陷,正所谓“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例如,著名消化病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在谈及医患关系时,也说过”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来强调医生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视角3:医疗行业职称评聘

  前面说到了医院和患者对医生的评价,此外常见的还有医疗行业对医生的评价,就是医生职称评审。以往职称评审,主要依据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等指标,这种评审制度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学术造假。例如,2017年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据了解,像这样集体在国际上“出丑”已经是很多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 强化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完善涵盖医德医风、临床实践、科研带教、公共卫生服务等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主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才,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

  也就是说,在医生职称评价体系中,论文已经被淡化,主要对临床水平进行考察。这就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着医生群体的论文评职称将得到纠正,医疗界论文造假风的根基将被动摇。

 

  -结语-

  综上所述,医生评价方面应该更加多维度、多视角。要想成为一个理想的医生,除了精通医术之外,医生不仅应该像职业经理人一样与医院的战略目标更高效协同,具有经营意识、成本意识,对待患者时应该更具有服务意识,态度和蔼可亲,同时还积极推进医疗技术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