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新模式!就这样把病人留在社区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10-31 14:4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当家庭医生几十年,我从没和患者发生过纠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长期建立的稳定关系,有很多患者从小就在我这儿看病,几十年下来,彼此很容易理解信任。”

  10月24日上午,在上海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德国的多位医疗专家现场分享了德国家庭医生的管理体系。其中,德国汉堡的家庭医生Bastian Steinberg,详细介绍了他在德国的私人诊所的经营模式、作为家庭医生的自我管理方式和如何维护与患者的关系。也引起了社区医生们的热烈提问。

  这不是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次迎来外国专家,但是德国家庭医生的分享,还是让社区的家庭医生们感慨良多,也看到了社区家庭医生体系建设的更多可能和空间。

  近年来,依托上海嘉定区“3+X”家庭医生执业模式,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注重提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质量。

  “这种执业模式提升了家庭医生的服务范畴和效率。"中心主任仇燕青表示,“3+X”家庭医生执业模式,就是说家庭医生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1名家庭医生助理、1个区域家庭医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外包服务中心组成,针对居民健康需求,整个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管理。”

  截至2018年6月28日,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5.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数2.8万人。其中孕产妇、残疾人、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签约管理。60岁以上老人、0到6岁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签约率超过85%。家庭医生“1+1+1”签约人数为2.4万人。

  能在家庭医生体系建设方面,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资源,和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久前迈出的一大步有关。

  今年8月4日,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去筹”,正式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次顺利邀请到德国汉堡专家,也正是依托同济大学全科医学国际论坛的契机。

  而这种医学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共建模式,乃全国首创。

  那么这家社区卫生中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看病就在家门口,社区医院也热闹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冷冷清清,似乎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在这里,却是例外。

  早上9点,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大厅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秩序井然,不少诊室门口已经坐了不少患者,中医科主治医师葛玲玉的诊室外也是坐了不少人。

  不少居民表示,自己是葛医生的“粉丝”。原来,葛医生从2015年开始担任南翔镇中医药普及班班主任一职,带领另外3名中医全科医师一起,经常会深入社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居民讲解“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如何开展中医养生等内容,在传递健康养生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诊室内,全科副主任医师吴萍正在为一位80多岁的老人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并嘱咐老人平时饮食起居要注意些什么,那些指标偏高,要进行复查。老人高兴的对我们说“这里医生真是好,耐心、细心,这里环境也好,还是社区中心方便。”

  注重医疗服务特色,全程呵护居民健康

  中心主任仇燕青表示,南翔镇拥有20万常住居民,卫生中心位于老城区,地理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虽然优势有了,但没有过硬的诊疗技术和服务特色病人也不会来。”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明白,只有转化思路,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在分析了周边医疗环境和居民需求后,社区中心决定发展康复和中医诊疗等特色医疗。

  2016年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陆氏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在南翔镇社区卫生中心名中医工作室陆续开展针灸研究和诊疗活动。此举标志着作为国家非遗名录的“陆氏针灸”正式落户南翔。

  同时社区中心着重提升中医骨伤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能力和加速人才培养。据了解,中心通过引进骨伤科针灸专业实用性人才,进一步拓展骨伤科针灸业务水平;选派中医骨伤科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邀请专家教授来院授课、示教,提升医务人员对骨伤诊疗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在平时诊疗中积极应用和推广各种中医骨伤类中医适宜技术,惠及当地百姓。

  在着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硬件建设和人才建设。据介绍,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儿科门诊建设、康复医学科建设、临终关怀科建设、远程超声诊断、中医特色项目共计投入150万元。在人才建设方面,儿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及中医特色项目建设人才建设投入共计30万元。2017年度医学继续教育培训投入约20万元。

  跻身同济系后,这家社区卫生中心会有何变化?

  “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寥寥数字,意味着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医院等全市现有的4家“同济系”三级医院成了“兄弟单位”。

  “南翔有幸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心临床水平和科研教学能力,深化与同济大学医学院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但挂牌后,究竟有何变化?一般人仍难以理解。

  据了解,在筹建前期,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谢南姿副教授,就开始在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带教。

  “要不是谢医生,我还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呢。”以往动不动就腰疼的张阿姨,谈起谢南姿便竖起大拇指。“做梦也想不到,竟然是腰椎压缩性骨折。”因为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跳完广场舞的张阿姨并未在意腰部的隐隐疼痛。而谢南姿在详细了解张阿姨的生活方式后,怀疑张阿姨的腰椎可能出现了压缩性骨折,并最终为医学检查证实。

  陈阿姨怎么都不会想到,困扰多年的疾病,竟在家门口的医院找到了病因。“每次在医院测得的血糖值都正常,而病人自测的血糖值总是异常。”见几次调整药物后病情仍没有改善,“不会是血糖仪出现了问题吧?”谢南姿的猜想有些“不走寻常路”。她让陈阿姨把家里的血糖仪拿到医院进行同步检测,果然,问题出在了陈阿姨家的血糖仪上。

  “谢教授问得很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董晨杰如此形容谢南姿的每次问诊。据了解,有一位病人每次在医院测得的血糖值都正常,而病人自测的血糖值总是异常。调整几次药物后仍然没有改善,而在谢南姿的仔细追问下,才发现是家里的血糖仪出现了问题。

  “与病患多接触、多了解、多问……谢南姿教授的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问诊方式,为中心的全科医生们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和借鉴。”仇燕青说。

  而社区医疗、临床带教水平的提升,仅仅是一个方面。仇燕青表示,跻身“同济系”后,同济大学医学院也将为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更为优质的高校资源平台,以提升其科研实力,拓宽家庭医生视野,对我们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提供了助推器。

  去年,由同济大学医学院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市中美全科医学论坛走进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的三位专家走进社区,通过门诊带教、临床案例分析等活动,向南翔的全科医师展示了美国全科门诊的标准化接诊流程与他们的诊疗经验。

  在静华卫生服务站,美国克拉克森家庭医学医生、医学总监Kent Zhao在仔细查看各种检查单后,用流利的中文向就诊患者一连问了近十个问题,从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家族病史等方面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向参加门诊带教的全科医生们展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化全科诊疗模式。

  得益于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作,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也得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2017年到今年6月的筹建过程中,该中心有10篇论文上核心期刊,而2013年-2016年,四年时间里才只有5篇。仇燕青坦言,因为有了“附属”的关系,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拿到了参与同济大学医学院课题立项的擂台赛“门票”,并成功拿下其中三项。2016-2017年度,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科研能力第22名。

  “成为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我们的家庭医生视野变得更宽广,也接触到了更多新理念。”仇燕青说。

  有了更好的资源,南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