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酝酿全面放开民资办医院 新政或年底出台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1-20 14:58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深圳市准备向社会资本敞开新建三级医院的大门。最新消息是,深圳市“十二五”规划中6家三甲医院将以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交由民办。按原先预定计划,深圳市政府将在“十二五”期间布局建设7家三级医院,未来3年内,深圳市将新增医生7000名,新增床位约1.4万张。

  不仅如此,深圳还将开放医疗市场准入限制和全面放开医疗服务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兴办任何类型的医疗机构、开展任何类型的医疗服务项目。

  而针对当前民办医疗所面临的发展窘境,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深圳市卫人委)副主任许四虎日前透露,按照深圳市政府的相关思路,对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民营医院,将与现有公立医院统一待遇,政策上一视同仁。”许四虎表示,具体待遇问题正在研究中,相应政策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

  现状

  按照深圳市卫人委相关领导的思路,希望以引入社会资本、将新建大型医院交由民营机构管办的方式来推进深圳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的改变,以此解决备受诟病的看病难问题。

  深圳市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就多次表示,“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规划的七家三级医院,都将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来投入。届时政府将向国内外投资集团和国家级医疗专家团队积极推介,力争将其办成高端三级甲等民营医院。

  然而,深圳目前已有的案例似乎并不支持上述思路。

  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米,设置病床超过1000张的深圳恒生医院就坐落在深圳公立医院相对稀缺的关外的宝安区的西乡,尽管设施先进环境宜人,然而,开业至今似乎仍然没有能够产生类似于深圳市级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的虹吸效应。很多居住在附近的市民看病仍然舍近求远宁愿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赶往公立医院。

  对此,曾经有过在民营医院治疗经历的钟小江向记者表示,民营医院在收费以及合理治疗等方面真正建立起患者的信任,尚需时日。

  她说,她有两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过附近的民营医院就医,结果发现收费方面很不规范,同时还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这使得她对民营医院的信任大打折扣。“这或许是大家都往公立医院跑的缘故吧”。

  另一个案例是香港大学[微博]深圳医院。这座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的超豪华大型医院,全套引进香港的管理机制。然而,自今年7月试业以来,每天区区百余人的就诊量让很多市民直叹“资源浪费”。

  上述在儿童医院带孩子看病的孙先生表示,尽管深圳市政府提供引进香港大学精英团队来为深圳医疗改革提供经验的初衷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庞大的资金投入只换来每日区区百人的就诊量,这对每天门诊量最多接近万人的公立医院,在没有可比性的同时,更没有说服力。

  事实上,很多深圳市民期待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深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更多的创新和探索作出回应。

  据了解,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近期正加紧制订一份名为《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方案》。据深圳市卫人委相关负责人披露,该方案与原有相关政策文件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案将进一步细化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扶持措施,如着力降低民营医院用地成本、基建成本,降低税费负担;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创新民营医院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机制,营造更加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市场的政策体系;促进民营医院上规模、上水平。

  据介绍,项目的竞投并非价高者得,政府在给社会资本投入这些项目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会制定一些很具体的约束条件,如规定必须要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医院要开展一定比例的基本医疗服务、医院建设目标、违约责任等。据悉,政府将举办民营医院投资推介会,向国内外投资集团和国家级医疗专家团队推介相关项目。

  定位之惑

  据了解,在新一轮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背景下,目前深圳民营医疗机构中,仅民营医院就已经发展到70家,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其发展的势头依然不减。深圳市卫人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透露,深圳民营医院在过去三年内增加了16家,预计到2015年还将增加28家。

  然而,令人颇为不解的是,与其庞大的发展数量相比,2011年,深圳民营医疗机构以超过半数的资源却只完成了全市25%的门诊工作量和16.7%的住院工作量,总接诊量也只占深圳全市医院接诊量的两成左右。

  对此,曾经专门进行过深入调研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洁对深圳民营医院的总体评价是:数量多,但总体规模偏小,实力弱,医疗资源利用不足。

  刘洁认为,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农民工和流动人口等低收入人群,总体效益不佳。从整个民营医疗市场来看,三分之一赢利,三分之一持平,三分之一亏损。总体上“办出特色且效益好的不多。”

  刘洁把目前深圳民营医院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十难”:建房用地难、医疗管理人员培训难、人才引进难、融资贷款难、偿付欠费难、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难、开办社康中心难、药品零差价销售补贴难、大型设备购置难、开具生育证明难。

  此外,深圳民营医院联合党委也曾经组织人员对深圳22家民营医院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撰写成《深圳民营医院创先争优工作调研报告》。

  该报告对深圳民营医院现状的整体评价是“良莠不齐”。优质民营医院数量少,多集中在原特区内;而低端服务型的民营医院往往分布在原特区外的边缘地带,有的民营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劳务工,设立的科室齐全,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无特色专科、技术创新不足,人才难留难求,长远发展缺乏活力。“少数民营医院面临生存困难。”

  一个需要提及的事实是,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一度有过井喷式的高速发展时期。据深圳市卫人委副巡视员谢若斯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一度超过惊人的3500家。

  大量民营医疗机构良莠不齐,医疗市场混乱不堪、医疗事故频频发生。2000年前后,多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议,要求深圳市政府“严厉整顿医疗市场、规范医疗行为。”

  谢若斯表示,随着政策收紧、门槛提高、审批严格之后,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的规模才逐渐大幅缩小,最终降到300多家。

  由此引发出一个普遍的担忧,在现时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膨胀、且一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尚存种种生存及发展难题的背景下,政策再次“开闸”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营医院,会否重现曾经有过的恶性竞争浪费资源的状况。

  对此,深圳市卫人委医政处处长廖庆伟表示,民营医院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阶段,“走专业化的方式,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

  事实上,一些人士对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环境颇有微词。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副院长邬绍文认为,深圳民营医院现在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一是用地问题,其次是人才问题。

  除此之外,在市场竞争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也处于不利地位。深圳阳光医院副总裁陈浩表示,公立医院享有政府17%左右的补贴,而民营医院不仅没有补贴,还要承担25%的所得税,还要租赁房屋、投资购置固定资产及设备。于是一部分民营医院不得不走所谓高端化、专科化、特需化的路子。陈洁认为,民营医院寻求发展差异化,就是避免与公立医院正面交锋。

  针对深圳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定位,深圳市卫人委副主任许四虎表示,走高端的就提供高端服务,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就为市民提供好基础医疗服务,不要摇摆不定,在此过程中,民营医院需要“掌握好市场导向,以便寻求更好的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