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 急诊62元可报销60元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1-24 14:5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取消药品加成并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之后,表面上是药品价格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是从利益机制上规范了医院运行、诊疗行为。

  医事服务费的设立,思路是运用医疗专业服务的特有规律,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同时,通过分层级设立医事服务费的“价格杠杆”,还能够鼓励居民合理选择层级就诊,而不是小病上来就找专家。

  此次在两家分别拥有3000多名职工的大医院试点建立理事会,“不希望仅仅是‘旧酒换新瓶’。”

  今后,理事会作为医院的最高决策机构,吸收了社区居民之后,意味着医院在重大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医院自身的发展,还要突出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考虑社区居民的利益。此举将有助于医院在决策方面更好地体现公众意愿和医院的公益性。

  ——北京市卫生局、市医管局局长方来英

  昨天,北京召开市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会,北京将从7月1日开始在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取医事服务费。这标志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药分开”,医院和药品收入实现脱钩。

  7月1日零时,北京公立医院改革首家综合试点医院——友谊医院1500多种药品将全部进价销售,并正式设立医事服务费。

  继门诊医事服务费标准确定后,昨天,友谊医院公布了急诊和住院医事服务费标准——急诊62元,医保患者个人掏2元,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床每天80元,按照住院比例报销。

  急诊医事服务费医保患者掏2元

  昨天召开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会上,友谊医院院长刘建介绍,7月1日零时,友谊医院将正式启动系统切换,1500多种中西药全部取消15%的药品加成,以进价销售。这标志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药分开”,医院和药品收入实现脱钩。

  与此同时,友谊医院将通过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将医院的收益从原来依靠药品,转向依靠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昨天,友谊医院急诊和住院的医事服务费标准公布。急诊医事服务费为每人次62元,医保报销60元,个人支付2元。据悉,在实施医事服务费前,急诊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出在3元左右,减少了1元。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床每天80元,按照住院比例报销。

  此前,北京医改部门已公布了该医院门诊医事服务费,即取消目前门诊5元、7元、9元、14元的挂号费、诊疗费,设立门诊医事服务费,按医师职级确定费用。

  生育险最多报10次医事费

  目前,孕妇的产前检查报销享受的是生育保险,由孕妇先全额缴纳医疗费用,再将单据交单位或街道的社保所手工报销。

  在友谊医院试点医事服务费后,孕妇的报销流程基本不变。生育保险将按照医保标准,每次医事服务费报销40元。孕妇产前检查平均在10次左右,因此生育保险最多报销医事服务费不超过10次。

  享受生育保险的孕妇住院分娩或住院做计划生育手术,可以使用社保卡实时报销,住院医事服务费每床每天80元,生育险定额报销每天80元,孕妇个人不用支付住院医事服务费,最高报销5天。

  29指标监测“医药分开”

  北京市此前被确定为第17个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其他16个试点城市不同,北京的医药分开是在大医院一步到位。”刘建表示。

  此前,医改部门对于“医药分开”政策的制定,已反复进行了模拟测算。北京市卫生局、市医管局局长方来英介绍,为了掌握友谊医院“医药分开”试点动态成效,市医管局已调试设计了一套监测评估程序,确定了费用指标、服务量指标、效率指标、医院检查指标等29项监测指标体系。

  追访1

  “医事服务费”如何使用?

  友谊医院院长刘建介绍,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后,会更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因此主要会体现在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上。他说,医事服务费的服务范畴不仅仅是门诊医生,还有一条服务链,比如分诊护士、收费处、挂号处、药房药库等。因此,医事服务费的具体分配会兼顾到这些环节,但主要会让医生感受到变化,医院计划拿出60%比例用于激励医务人员。

  追访2

  试点是否会造成就诊高峰?

  刘建表示,由于友谊医院是取消药品加成的唯一一家医院试点,预测可能会出现患者的取药高峰,可能会对“医药分开”的实际效果造成干扰。对此,医院目前已对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制定了预案,做好门诊增量准备,各科室做好人员机动力量调配。

  此外,医院实行24小时窗口预约,增设门诊药房取药窗口,院区内预留社会车辆停车位,加大安保力度。

  追访3

  如何监测试点情况?

  方来英表示,“医药分开”试点实施后,市医管局将同步开展数据分析工作。

  他解释,需要分析的数据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医院内部医方、患方的医疗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门诊流量、检查人次的变化,就诊人群结构有何不同。

  此外,卫生部门还要对友谊医院周边的社区、医院同时进行持续监测。这些数据分析,都是为保证政策能够及时跟进和调整。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