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改配套政策不完善 警惕医院被“改死”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3-23 16:1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根据广东省卫生厅的计划安排,今年该省将选取25家有条件的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改。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轮改革在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大方向下,由各地市自行决定方案,“但在配套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县级医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害怕先试先死”。

  很多时候,试点意味着优惠政策先到来,改革还能够得到很宽容的外部氛围。按理说,作为改革的主体,医院应该去主动争取“试点”资质。但现在,县级医院却担心“先试先死”,原因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说白一点,就是改革没有预期。这些医院们不但没有看到得利的一面,却还看到“待遇福利被削减”的另一面,所以管理者自然担心因此“受伤”。

  一方面,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卫生工作要求,这一轮医改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步子很大,整改是全方位的。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这种改革目前由各地自行决定方案。改到什么程度、怎么改,最后还是由地方主导。

  在地方医改过程中,先前的确出现过一些医院被“改死”的案例。

  南京栖霞区龙潭医院,原本是一个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区级平民医院,但最后因为地方的新规划,人才流失,变成了一个空壳医院。

  在安徽,因为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一纸改革新文件,已开办5年、累计投资达260万元的祁门县历口镇仁济医院宣布关门。

  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基层医院受政策变动影响之大。在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不明朗的前提下,想要对这一级医院进行大刀阔斧乃至是伤筋动骨的改革,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希望改到“我”头上,传递的恐怕是一种消极的改革心态,没有预期,缺乏安全感与信心才会“担忧”。

  要转变这种心态,就要给改革以预期。消除“以药补医”,政府应该如何补偿,必须给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标准与承诺。除了补偿,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合理的规划。当下,基层医院对政策依赖性极大。一着不慎,就有可能让某些基础薄弱的医院的经营与生存难以维系。要想给予基层医院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是否有必要遏制当下公立大医院过度扩张的势头,及时进行分级诊疗的尝试,给予基层医院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