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缓和医疗 推广死亡教育 行使人人必知的权利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0-15 11:5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当生命成为酷刑或累赘,当爱成为惩罚,谁都无权要求你在非人的酷刑中度过余生。”2019年10月12日,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安宁疗护大家谈”分享会上,路桂军医师说,每个人无法决定诞生,但走到临终,一定要握紧自己的权利——“缓和医疗,我的权利”。

  今年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12日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缓和医疗,我的权利”正是今年“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的主题。

安宁疗护大家谈

  我国的安宁疗护始于1988年,30余年来在内地的推进一直较为缓慢。首都医科大学李义庭教授分享了“安宁疗护与生命伦理”的主题讲座;来自北京大学卫生政策法规研究院的刘继同老师分享了其对安宁疗护政策的思考。

安宁疗护大家谈

 

  近年来的会议与政策、文件在为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谋划蓝图。如2016 年 4 月,全国政协第 49 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主题是“推进安宁疗护工作”。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全生命周期,实现从胎儿到生命 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2017年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安宁疗护中心 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 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实践指 南(试行)》3 个安宁疗护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成为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安宁疗护在我国推进,除“病房投入数量”“医疗专业队伍”以及更大的政治、经济政策支持等硬性限制因素外,国民的传统理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大量的医疗投入集中在临终患者的生命支持与反复抢救治疗上,因为家属不愿‘放弃’,而患者并不安宁。”路桂军说。

  分享会现场一位患儿父亲陈述了自己9岁的孩子从心肌病到多器官衰竭的经历,最终他与爱人放弃了孩子在重症监护室以“治愈”为目标的医疗,将孩子转至安宁疗护病房,接受“缓和医疗”,实现了每日陪伴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在镇痛下走完最后的人生。“这是我们医疗所倡导的一种选择。”路桂军说,在患病早期,临床医疗借助医学科技,尽力为生命平添时日;在疾病末期,则倡议医学人文精神为主导,尽可能减轻疼痛,为为时不多的生命赋予意义,“让身、心、灵同步或者心与灵先于肉体迈向生命的终点,而不是躯体衰亡之时留下无限的心理遗憾和灵魂的无家可归。”

  分享会最后,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安宁疗护分会筹备组负责人周正顺发布安宁疗护分会将于11月3日在京成立,旨在推动中国安宁疗护事业在学术研究、实务探索、标准推动等一系列行业建设和发展上凝聚力量,助力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