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你吃过的常用药,居然能防癌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1-03-23 12:1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如果要评选出改变人类历史的10大传奇药物,阿司匹林一定算一个,几乎每个人都吃过阿司匹林。
 
每年全球阿司匹林的产量多达50000吨,如果把它们都制成500毫克每片的片剂,其排列出来的长度足可绕地球25圈!
 
阿司匹林最早作为解热镇痛退烧药被广泛应用,民国年间,阿司匹林的广告就很多了,专治头痛、牙痛、伤风、寒热等症。
 
1971年,科学家范恩(John Vane)发现阿司匹林能减轻血栓风险,就此阿司匹林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首次被发现。(科学家John Vame,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如今阿司匹林已经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推荐用药,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特殊的疾病:如解救川崎病患儿免受炎症反应,用于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
 
在诞生120多年后,阿司匹林再一次成为科研领域的新星。
 
这一次,是因为抗癌:“抗癌新宠”——阿司匹林。在医疗领域,当一种药物被列入指南推荐,意味着这种药物的疗效有扎实的证据基础,并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
 
2016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U.S. ),正式将阿司匹林批准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药物。
 
其实早在2009年,The Lancet Oncology(《柳叶刀肿瘤》)就总结了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和其他癌症的成果,但是因研究数据不足,当时科学界认为阿司匹林作为抗癌药物,还存在很多争议。
 
某种意义上,这也成为阿司匹林开启抗癌疗效之路的起点。
 
幸运的是,很快就迎来曙光。
 
2年后,The Lancet(《柳叶刀》)针对阿司匹林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提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遗传性结肠癌的患癌概率;随后,JAMA子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也证明阿司匹林对于结肠癌患者有治疗作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服用组。
 
一篇又一篇临床研究数据,都在夯实阿司匹林治疗结直肠癌的证据基础!
 
直到2016年,阿司匹林成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指南推荐药物。阿司匹林就此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正式进军癌症治疗领域!
 
1年后,科学家又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确诊后服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取决于肿瘤亚型,幸运的是,阿司匹林效果最好的亚型恰好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亚型,死亡率足足降低了40%!
 
许多研究证明了阿司匹林预防癌症的作用,以结直肠癌为例,今年发表在《Ann Oncol》的一篇文章表明,针对结直肠癌,阿司匹林使用剂量越高,风险降低越大:每天100mg,发病风险降低13%;每天325mg,发病风险降低35%;每天500mg,发病风险降低50%。
 
没错,每天吃阿司匹林500m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50%!
 
除了剂量外,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时间越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越多。常规使用阿司匹林1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会降低4%;使用5年,发病风险降低19%;使用10年,发病风险降低29%!
 
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远不止结直肠癌: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显著降低[7]。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的学会上,来自哈佛医学院的博士提出服用阿司匹林的乳腺癌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11%和23%。
 
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患食管癌和胃癌的风险能够降低30%,死于这些癌症的风险降低35%-50%。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
 
阿司匹林不是退烧、镇痛、抗炎、心血管药吗?为什么会“不务正业”,有抗癌的疗效呢?
 
阿司匹林的抗癌作用机制,主要从两方面来说:
 
首先是抗炎作用。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慢性炎症恰恰是肿瘤发展的巨大帮凶!
 
医学上的炎症,指的是血管系统抵抗损伤的过程,整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损伤、抗损伤、修复。
 
炎症发展过程中会促进血管生长,进而为肿瘤细胞带去氧气和营养,同时产生自由基进一步损害DNA。
 
阿司匹林正是通过控制炎症发展来抗癌的!
 
其次是抗血栓作用。
 
癌细胞想要从原本的位置扩散到全身,必须想办法冲破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到达目的地后,再突破血管壁,侵犯相应的器官组织,从而完成转移与扩散。
 
这个过程中,如果许许多多个癌细胞抱团起来,转移成功率更高,于是聪明的癌细胞“挟持”了具有黏附作用的血小板,把自己和同类打包在一起,悄咪咪地在身体内进行转移。
 
阿司匹林恰恰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降低黏附功能,让癌细胞不能“挟持”血小板抱团,从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读到这里有人说了——
 
阿司匹林这么好,是不是想立马转发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
 
能平常吃阿司匹林来预防癌症吗?
 
阿司匹林确实能预防癌症,但只有相应的适应症的人适合用。
 
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药物指南,明确写道:10年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增加的50~69岁人群,应考虑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病和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之外,其他领域的抗癌作用还在研究,目前还没得到科学界公认,所以更不建议自行服药来预防。
 
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都有副作用,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只有适应症人群服用,对身体的好处才是大于副作用的。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胃肠道出血、过敏以及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出血。因为阿司匹林有抵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所以对于血液系统有障碍或者过量服用的人群来说,就会有自发出血的风险,比如在刷牙的时候会有牙龈出血,皮肤表皮出血瘀斑等现象,最危险的就是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关于这点,如果有家人正在服用阿司匹林,你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研究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10年累计消化道出血率分别为7.8%和6.9%,并没有显著差异。
 
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阿司匹林是药,不是营养品,没病的人别乱吃!
 
一定一定,要与医生讨论使用阿司匹林的潜在风险及其可能的获益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尤其是有药物过敏、血小板低、消化道溃疡等其他疾病的人,更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阿司匹林经过了传奇般的演进,履历还在不断更新,可能未来某一天,阿司匹林还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挥作用。
 
其实,又何止阿司匹林呢?
 
现代药物从发明到上市,往往要十多年时间,花费十多亿美金,但上市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里程碑。
 
许许多多的老药在不停制造着新惊喜,现在的绝症可能在未来就能被我们已知的某个药物治愈,科学总是在曲折中不断进步,螺旋上升。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