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被完全取代还远 当下应多利用医疗人工智能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9-21 11:5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狼来了!”

  提起医疗人工智能,这句话可能是医疗行业内所有人唯一能想到的一个定语。

  但虽然都是“狼来了”,对不同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这个“狼”却代表了完全不一样的含义——

  “医疗人工智能”是“狼”又不是“狼”

  对医生来说,特别是医护基础工作者来说,“狼”代表的是智能或将在未来取代医生的作用,用数据为患者看病、治疗,这个过程中不再需要基础医护人员大量的人工操作,比如检验科的看片、比对等工作,所以在医生群体中,对智能的感观可谓是百感交集。

  对资本和从业企业来说,人工智能代表着机遇、风口,更代表着竞争和红海,以往收集下患者的电子病历、基础健康指标就可以标称自己在从事智能医疗的时代,在医疗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要在未来的医疗智能大时代中谋得一席之地,并脱颖而出,需要更强大的技术能力、更核心的医疗资源、更精准的产品设计。

  至于对患者来说,医疗智能则代表了医学检查时间的缩短,时间成本的降低,结果的精准和诊疗的便捷,但在得享智能带来的便捷和时间优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对机器和智能的怀疑以及医疗人文的部分缺失,相信医生经验还是相信冷冰冰的机器和数据,将是未来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总之,人工医疗智能的到来已经在整个健康行业带来了一片喧嚣,大声叫好者有之,怀疑痛斥者有之,而在众说纷纭的所有声音里,“智能代替医生”则是广受关注的焦点,而“智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则是所有关注人工医疗智能这一领域的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连心医疗CEO章桦博士

  对于上述现象,连心医疗CEO章桦博士则觉得,现在就担忧“智能将取代医生”只是杞人忧天,与其做这些不切实际的担忧,不如深度挖掘目前人工医疗智能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变,究竟能给医生和医疗领域带来哪些有益的辅助功能。毕竟,只有全盘了解了人工医疗智能带来的改变,我们才有必要去进取担忧、抵制或是欢庆鼓舞。

  “医疗人工智能”能给医疗多学科带来巨大但不颠覆的转变

  也正是基于如上考量,连心医疗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术会议期间,精心筹划,通过120分钟为全行业带来一场专注“放疗+人工智能”的国际学术论坛。

“放疗+人工智能”国际学术论坛

  在本次论坛上,特邀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张益肇副院长,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Steve Jiang教授,中国武警总医院黎功教授等,带来AI在自动放疗计划、区域协同质控、基因影像组学等领域的前沿发展同中国临床结合的精彩演讲。而章桦博士则分享了如何通过上万例数据,建立放疗深度模型的经验!

主持人董少杰

  事实上,目前人工医疗智能主要的应用多在影像科和检验科,毕竟图像和数值有比对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算法,结果相对精准,同时也相对容易打开局面,而肿瘤的治疗方面,由于肿瘤的特异性和个体差异,用智能为医生和治疗提供辅助功能相对较难,为何连心医疗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呢?

  章桦则表示,国内目前有15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肿瘤放疗,医院的数量以每年11%的增速增长,但每年新增的肿瘤病例中,只有22%的接受放疗,远低于美国68%的放疗率。目前我国的放疗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医生物理师的比例不合理,并缺乏有效率的工具,是制约放疗发展的核心问题。

  连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医疗人工智能的新锐代表,专注于肿瘤数据平台搭建和医疗数据分析。具有海外科研背景的核心团队,在人工智能、放射物理、医学影像领域具有超十年的研发积累和经验。

  近年来,连心医疗一直与哈佛医学院、荷兰癌症研究所等国内外顶尖科研和医疗机构保持长期合作,截至目前已申请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哈佛大学等机构达成深度合作,获得了授权许可。2016年4月,连心医疗联合6家顶级肿瘤治疗单位,参与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基于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肿瘤剂量雕刻精准放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科研项目。连心医疗利用在国外积累了10年的核心技术,对肿瘤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深度分析,建立不同放疗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肿瘤靶区的全自动勾画,治疗计划的自适应优化,实现肿瘤治疗方案的预测分析等等,将时效提高到80%以上。

  立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连心团队协助医师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放疗方案,让靶区的边界和剂量变得更加的精确,让放疗变得更加的安全有效。

  章桦说,“我等今天,已经等了三年零11个月,在2014年博士论文的最后一页,我梦想的未来放疗软件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首先是一个跨平台的系统,医生能够从又窄又小的办公环境里解放出来,躺在三亚的沙滩上用自己的手机、Pad做患者肿瘤病区的靶区勾画。其次放疗是要越来越精准的,能够实时获知患者的病情的变化,第三个是要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生的效率。”

  目前连心医疗已经和国内15家顶级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整理出10000多例高度标准化的肿瘤治疗数据。连心现在构建了一个强大算法团队,有超过8个博士领衔的研发团队,形成了10个以上的AI模型,最终推出了三个产品:RAIC OIS锐克肿瘤信息系统,LinkMatrix科研平台,Teamedicine协作平台,为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智能放疗云的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仅用3.5分钟就可以实现自动的靶区勾画。

  “医疗人工智能”的辅助功能应被深度挖掘

  对于连心医疗的努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中心主任王俊杰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了肯定和期望,他表示,放疗正在进入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用飞速发展来形容已经不确切了。连心医疗正好赶上了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通过核心人工智能技术带动放疗算法加入一个放疗变革的时代,相信最近几年会有一个革命性的产品出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

  而对人工医疗智能,王俊杰教授则表示了和章桦博士同样的观点,现阶段乃至未来,智能取代医生都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医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同时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人体,个异性非常强,即使智能几经发展,也不可能彻底取代医生的诊疗,用一句话来形容可能是最贴切不过的,“智能只能提供数据参考和辅助,而决策只能由人来下!”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则用人工医疗智能在影响检查中的巨大优势,阐述了当下医疗对人工医疗智能的需求迫切性,在很多医院的影像科,特别是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影像检查需求,比对和判定海量的影像片,如果利用纯人工,平均每20分钟一个工作人员才能处理完一张影像,而且这还是在不考虑其疲劳度的前提下,效率低下自不用说,在疲劳之后还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即使一切正常,患者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病情恶化的危险性也在大幅增加。

 

  但如果利用人工医疗智能进行辅助检查,数秒钟内就可以处理一张影像,并且智能永远不会疲惫,大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至于会不会因为智能的利用而导致影像科工作人员失业的问题,且不说目前这些医院的影像科人员缺口有多大,就想想智能比对后,二次复诊和确定、处理所需要的专业人士需求,就知道这绝对不是目前应该担心的问题。

  “所以,人工医疗智能只会缓解当下疲惫、过于辛苦的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给他们提供足够精准和便捷的辅助,而不会彻底取代他们的功能和作用。”与会专家表达了近似的观点,也有力回击了“智能取代医生”的论调,相信随着人工医疗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看病慢、排队长”的医疗窘境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一定的疏解。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