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0-18 09:3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从小说到电影,总是透着一股冰冷至极的寒意,这可能是对于悲剧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最大感受。张平的中篇小说《囚犯》,内容直白且犀利,带着最为冷酷的批判与辛辣的讽刺,将那个封闭山村的阴暗面,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而由小说而改编的电影《天狗》,则在整体上,反思大于批判。

不过还好,在原作基础上,除了结尾以及某些人物上稍作调整之外,总得看来,并没有偏离创作者的主要思路,还是可以在看完后,让那种蕴含在内容中的思考一直持续。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从我第一次接触《天狗》这部电影,中途又反复看过了好几遍,每一次观看,都觉得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一双大手掐着,窒息的感觉让我不自觉的瞟着四周,总感觉,电影中的那些村民,就藏在身边行色匆匆的人群中。

长期以来的奴性以及根深蒂固的封建愚昧,从未因时间的关系而发生着改变,披着文明外衣的躯体中,究竟藏着多么肮脏的灵魂,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

当富大龙饰演的李天狗被村民集体围殴时,那一下下抽打在李天狗身上的棍棒,彻底撕掉了愚昧思想的伪装,奴性暴露无遗的同时,不得不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柏杨先生提出的“酱缸文化”。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天狗》这部电影,上映于2006年,除了故事中某些妥协后的调整,在整体风格上,让我想到了李杨执导过的《盲井》这部电影。同样绝望到底的氛围营造,以及最透彻的人性展示,利用撕碎的生活碎片,拼凑着令人深思的话题,最终,成为了一部记忆深刻却不敢多次触碰的作品。

泡在“酱缸”里不愿起身的群体

《天狗》这部电影,采用的是两条线并行的叙事手法,一面是案件的侦破过程,一面是事件的还原过程,有点类似《罗生门》的结构,而利用李天狗单个人物的遭遇,串起了偏远山村村民们集体的行动轨迹,最终,展示出的众生相,让人不寒而栗。从表面来看,这部电影是李天狗的独角戏,可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李天狗只是一个引子,而导演真正的目的,是对于群体丑态的深度刻画,这种刻画不是嘲讽,而是无奈与反思。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当兵六年,因为残疾,被分配到了偏远山村去看护林子,李天狗个人的命运,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集体的摆布,但是,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村子和这片林子,成为了他最后的葬身之地。

作为护林员,李天狗一家子刚一进村,便受到了领导般的待遇,村口乡亲们集体的送礼,口口声声喊着林民一家亲的谄媚,村长带头的欢迎,都让李天狗受宠若惊。在这里,导演镜头运用的很是巧妙,他采用的是近景和特写的手法,几乎是贴着村民的脸在进行拍摄,各种夸张的表情,似乎在有意制造一种令人情绪上不适的感觉。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在电影中,“水”几乎成了关键性的道具。进村热情的请喝水,当知道李天狗不是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时,集体隔绝李天狗也是用断水的方法。原本代表着纯洁的水,在电影中,却成为了作恶的手段,就像是清澈的水里,掉入了一滴墨水,在外力的不断搅动中,水越来越浑浊,长年累月,就会发出阵阵恶臭。

因为李天狗拒绝村民们继续砍伐树木,甚至跟村里恶霸孔家三兄弟翻脸,于是,孔家三兄弟开始了对于李天狗的围堵,从之前的冷暴力到最后升级成正面的暴力冲突,原本只是隔岸关火的村民,不自觉的成为了帮凶,这趟浑水越来越恶臭,可是,身处其中的群体却浑然不觉。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李天狗是鱼,鱼离开水无法存活,可是,鱼进入浑水也是无法存活的。导演利用个体与群体的对抗,在这座封闭的山村中,让群体对于个体宣判了死刑,这虽然有些残酷,可是,残酷的背后,却是群体道德,法律,甚至是原则的丢弃,当这一切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被统统背弃时,发着恶臭的“酱缸”便已然成型。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这是柏杨先生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其实,放在这部电影中,对于群体行为的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三个村霸就控制了整个村子,而村民则以自我为出发点,安于享受目前的这种状况,与其说敢怒不敢言,倒不如说是麻木不仁成为了一种习惯。直到李天狗出现,群体愚昧麻木的丑态算是达到了高潮,如果说,之前几个护林员的同流合污,是跪在“酱缸”中群体的遮羞布,那么,李天狗则是掀开“酱缸”遮羞布的利刃。

这个村子里的所有人,主动的将自我与外界隔绝,安于被奴役,安于被压榨,安于和村霸一道抵制外来的利益破坏者,原本的社会准则,在各种污秽思想的影响下,彻底的倒退回原始,从导演各种夸张的特写镜头下,已然可以窥探出隐藏在笑脸之下的肮脏。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在一种环境中待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惰性的思维,这个村子就像一个发着恶臭的酱缸,而泡在里面的群体,却很是享受目前的状况,如同被麻痹的神经一样,深入骨髓的腐朽,从来没有进行彻底的反思,所以,李天狗的死亡,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集体的悲剧。

用暴力对人性与社会拷问

《天狗》这部电影中,对于暴力的行为,给出了另一种可怕的表现,那就是对于个体的孤立。暴力,并不一定是直接正面的肉体冲撞,还有就是对于精神的彻底打压。

孔家三兄弟拉拢李天狗入伙没有得逞,便开始利用自家在村里的影响力,发动村民变相的孤立与隔绝李天狗,不仅仅是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锁了村里唯一的水井,指示小卖部抬高商品价格,让邮递员切断李天狗与外界的通信往来,指示村里人拒绝与李天狗来往,这些行为的刻画,让原本封闭的村庄,笼罩着一层恐怖的气氛,杀人无形,诛人诛心。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电影并没有对于李天狗的悲剧遭遇刻意渲染,也没有怀着仇视的情绪,对于社会制度严厉批判,它要做的,只是将李天狗这么一个与封闭腐朽乡村文化格格不入的人,丢了到那个环境中,然后,采用跟拍的方式,忠实的记录着村民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集体无意识情况下,对于异己的排斥,还有就是少数控制多数,多数却不敢反抗的奴性。

电影中所描绘的村里众生相,其实,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模板的,只不过,现实中,因为法律与道德的强制约束,最为原始且自私的群体,慢慢的开始利用各种身份进行伪装,文明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掩护,可一旦利益受损,最先跳出来的,仍旧是这群永远跪着的群体。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我一向反对以暴制暴,这是原始野兽才会选择的做法,可是,电影的结尾处,却让身受重伤的李天狗,用三枪结束了孔家三兄弟的性命。别无选择之后的暴力反抗,的确让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野兽,也只有回归野兽,才能终止罪恶。

这种结局的安排,或许是最合理的安排,也让从一开始就咬牙切齿的观众,得到了些许的松懈。悲剧的收尾,并不是为了宣扬暴力,而是想要利用这种最后只有暴力的选择,来尖锐的拷问着被隐藏的人性和摇摇欲坠的社会,究竟该如何才能够称得上真正的文明。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电影从表面看,孔家三兄弟是罪魁祸首,但是,深入挖掘后就会发现,其实,村民才是制造悲剧的罪人。他们麻木不仁,他们自私自利,他们奴性十足,于是,孔家三兄弟在人少的情况下称霸全村,于是,李天狗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选择以暴制暴,最后,死的是正义,留下的是一群一直看热闹的村民。

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写的,中国人看中国人砍头的场景:

有一回, 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评分8.6,希望这样的好电影,能够再多一些

 

我想,我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电影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充斥着暴力的元素,或许,对于在“酱缸”中待久了的群体,唯有暴力才能唤醒,即使唤不醒,至少也可以让他们有一丝阵痛,这便是《天狗》这部电影的高明之处,比起小说缺少的直白辛辣,电影将文字转换成画面,则更具有视觉冲击。

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实属不易,但愿,这样的好电影,可以再多一些。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