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降脂疫苗”的真面目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3-03-12 00:57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首先,大家听说的“降脂疫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预防高血脂的疫苗,而是一种降脂药物,医学名称为PCSK9抑制剂。想了解这种药物,就得先了解一下PCSK9。

PCSK9的前世今生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03年。2003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院和法国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一个名字像绕口令一样的蛋白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简称PCSK9。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蛋白酶如果活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高,如果它被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降低。此后经过多年的研发,就诞生了PCSK9抑制剂。

PCSK9抑制剂是在降脂领域的一类新型生物制剂,以PCSK9单克隆抗体应用最广泛。不过,单克隆抗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疫苗。

目前在国内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针对 PCSK9的单克隆抗体主要有两个品种: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需要每两周或一个月打一针。

此外,还有一款每半年打一针的PCSK9抑制剂,已于2020年12月11日,在欧盟获批上市。美国FDA并未对这款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有所质疑,但在生产工厂审查时有个小插曲,因此在美上市的时间被推迟。今年6月,这款PCSK9抑制剂已经在国内启动三期临床试验,相信不久的将来其有望在国内上市。

为什么他汀类降脂药要天天吃,PCSK9抑制剂只需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是半年注射一次呢?这还要从它们的降脂机理说起。

常规体检报告上的血脂项目主要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胆固醇还可以细分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而造成心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超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是如何发挥降脂作用的?

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体内合成,二是饮食摄入。肝脏是体内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合成胆固醇需要很多酶的参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就是其中之一。他汀类药物就像是个门卫,能够把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拦截住,从而阻碍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不过,这种还原酶的活性是持续存在的,一旦停药,它们就会继续开工,所以他汀类药物需要每天服用。而且“是药三分毒”,他汀类药物也会带来一些肝损伤、肌肉损伤等副作用。

PCSK9抑制剂的降脂策略是什么?

要知道,胆固醇的分解代谢也是在肝脏内进行。肝细胞表面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可以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到肝细胞内重新利用,血液中70%的低密度脂蛋白(内含大量胆固醇)可以通过此途径被摄入肝脏并代谢掉。

说白了,低密度脂蛋白就像是一艘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就像是船员,胆固醇就像是货物。肝细胞表面的船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会乘着船(低密度脂蛋白),载着货物(胆固醇)到肝脏并代谢掉。之后,船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会返回细胞表面去结合更多循环中的船(低密度脂蛋白),进一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前面说了PCSK9是一种蛋白酶,它的出现就打破了这一和谐的循环作业。它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干扰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再循环,造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体内堆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像是血液里的淤泥,淤泥堆积得越多,血管腔堵塞的风险就越大,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大。而PCSK9抑制剂可以从根本上阻断PCSK9的活性,长效加强肝脏对胆固醇的摄取和分解能力!绝大部分病人接受PCKS9抑制剂后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酯的水平都会明显下降,只有极少数人降脂效果不明显。

PCSK9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注射部位出现轻微疼痛或瘀斑,由于上市时间相对较短,其是否对免疫系统、肝脏功能、神经系统等有长期潜在的影响,仍有待测评。

俗话说,大炮不能用来打蚊子。PCSK9抑制剂在临床上并非首选药物。为了降脂达标,临床上应首选他汀类降脂药物。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就能让血脂达标,所以基本上用不到PCSK9抑制剂这种“高级武器”。

PCSK9抑制剂还有个缺点,就是贵!相对于他汀类药物每年仅2000多元的费用,PCSK9抑制剂一针上千元的价格劝退了很多患者。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