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乱象:万元藏红花竟是纸做的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8-08 12:0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乱象:造假增重熏硫磺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全面部署打击药品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专项行动,且派出督察组对国内中药材市场进行了暗访。督察组在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暗访发现,中药材非法增重、染色、掺假的现象十分严重,朱砂、红粉、斑蝥、红娘虫等国家禁止销售的毒性药材在这里可以随意贩卖。

  督察组在对正品藏红花和从该市场买到的“藏红花”进行水试时发现,该市场买的“藏红花”入水后出现明显的脱色现象,同时在显微镜下不仅没有应有 的花粉粒等组织,反而全是纸纤维,也就是说,市场上每公斤卖到八九千元的藏红花,是纸做的。专家表示,这种假“藏红花”,很可能是由普通的纸,搓成条状, 再配着红色色素加一些油脂制成的。

  违法制售增重药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涉及海马、海龙、全蝎、紫河车、蕲蛇等多个品种。原本只有四五十克的紫河车,经过增重后重量达到了100多 克,而增重后的蕲蛇重量也增加几倍。除了非法增重,市场中使用硫磺熏制的药材也十分常见,这些被称为“打过硫”的山药、天麻、白芍、贝母等外观白皙。

  “药材熏硫磺已经不是秘密。”业内人士表示,硫磺熏蒸是传统的中药材保存技法,熏硫磺可以杀菌、增白、增重,但现实情况是熏硫磺都超过了标准量的几百倍。

  而对于硫黄熏制后的药材是否有害,商贩们也是直言不讳。有商贩说:“我曾经亲眼看见硫黄熏药的时候,一只老鼠在旁边熏死了。”据了解,业内人士在批发药材时,经常是报两个价格,卖两种货,熏硫磺的和没熏硫磺的,增重的和没有增重的,货有两样,价有两种,样样齐备。

  病因:标准缺失监管缺位

  染色、加重、掺假……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暗访调查将中药材市场乱象大白于天下,中药材市场“疾病缠身”何以屡治不愈?其深层次“病因”何在?

  “要辨别真假中药材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造假行为之所以会有生存空间,主要是药厂的采购人员‘唯便宜是取’。”一位要求匿名的广州中药商表示,由于中药产品的招标价被压得很低,而部分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上看到便宜的中药材就要。

  该中药商表示,在广东的清平、普宁这两大中药材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都很严重。“有一段时间虫草炒得很热,市场上虫草要么是加了铁砂的,要么是放了填充剂的,有的干脆是假的。”

  对此乱象,专家表示,目前中药材市场存在经营规模小、从业人员数量多且专业素质低等现象,再加上认定假药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药典标准不一等原因,给中药市场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据介绍,目前假药的认定依据是《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主要是针对药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判别。但中药材有它的特殊性,至今大多数中药材有效成分 不清,这就给假药材的鉴别带来困难。现实情况中,对假中药材药品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无法写清成分,只能注明组织构造。但公安部门认为,这种检验结论不 能作为假药的定性依据,这就使得药监部门认定的典型假药案,公安部门却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执法力度因而大打折扣。

  此外,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还存在界定标准问题。市场销售的中药材,应该是未经切制的。但有相当一部分药材在产地就做了趁鲜切片晒干的初加工,否则会烂掉。对于这类产品属于饮片还是药材,各地说法不一,致使市场监管不易把握。

  “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人牵头。”专家表示,我国中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暗访组亲眼所见的之外,还包括野生中药材资源已无法满足中药工业化生产的 需要,造成部分中药材资源濒危;药农分散种植,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残超标等。但由于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涉及农业、药监、商务、工商、中医药等 多个部门,仅凭某个部门的某一个文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今年7月到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将集中半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两打两建”(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 产、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经营、加强药品监管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加强药品监管机制建设)专项行动。此次行动的重点是严打中药材(饮片)掺杂掺假,必要时将关闭 长期“包容”制假售假行为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严厉打击网上销售假劣药品或以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行为;严禁小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药,违法自配制剂。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