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较普遍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6-17 09:0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本年4月起源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中提出,“建议骑行时佩带头盔”。据深圳交警部门消息,在2018年深圳涉摩电殒命者中,因头部颅脑损伤致死的占77%。刻期,新京报记者探访创造,北京多处陌头的电动车骑行者鲜有佩带头盔的。专家解析认为,这是因为公众踊跃预防伤害的意识较弱。若是能联合关系的杀害数据与身旁事故案例去首倡戴头盔,各人的防备意识就会加强。  

  一名孕妇骑着电动车,与公交车碰撞孕育发惹事宜。孕妇脸朝下,头部被卡在公交车底。因为戴着头盔,她围困后并没有大碍。刻期,产生在浙江温州的“头盔匡助”事件激起烧议。翌日,新京报记者探望打听创造,北京多处陌头的电动车骑行者鲜有佩戴头盔的。

  外卖小哥:受伤的凡是没戴头盔的

  来自山西的赵坤(化名),在北京一家外卖公司当送餐员。6月14日时近中午,骄阳当空,赵坤把电动车停在回龙观路边树荫下,坐在车上乘凉,车后座铁架上挂着一个黄色头盔。

  一年多畴昔,赵坤送起外卖。头盔是他入职时从公司置办的。他说每次送餐时,自己都会戴上头盔。

  “干咱们这行,在外表骑车各处跑,不戴的话不安全。”赵坤说。他器重头盔,是由于送外卖时代,看到六七起电动车交通变乱,“在事件中受伤的,凡是没戴头盔的人”。

  大约一周前,赵坤就在回龙傍观到一路变乱:一辆电动车闯红灯逆行,在灵便车道与轿车相撞。电动车主未戴头盔,倒地受伤后一动不动,其后被左近病院赶来的急救人员抬走。

  而此前产生在附近小区的另外一发难情中,一名电动车主也撞上轿车,因为戴着头盔,“人没什么事,等于车被撞欠安了”。

  在赵坤看来,这类变乱是“血淋淋的例子”,促使他自觉戴上头盔。此外,他们公司有了扣留人员,假定缔造送餐员未佩戴,会照像取证进行惩办。

  与赵坤一样,同为送餐员的叶敬(假名)也有戴头盔习惯。6月14日中午,北京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叶敬在树荫下乘凉时,头上的蓝色头盔仍未摘下。

  “我的平安意识比照高。况且上岗时不戴头盔,公司查到了会罚款。”他说。

  一些自行车流动喜爱者,有了防护意识。6月11日,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进口处,一位骑行喜爱者说,本身骑自行车时必戴头盔,“由于骑的速度快”。

  查询拜访:街头鲜有骑行者戴头盔

  但在北京街头,像赵坤、叶敬这类戴头盔的骑行者是“多半派”。

  6月14日11时许,在昌平区一个十字路口,新京报记者窥察到,10分钟内目测有19辆电动车从北侧的无邪车道经由过程,其中仅3人佩带头盔。

  多家外卖公司的送餐员骑电动车颠末时,有的头部无防护,有的戴棒球帽、空顶帽;其别人骑车独行或载人时,有的没有防护,有的则戴凉帽遮阳。

  朱教员闪现,他素日出行都不会戴头盔。“我住在小辛庄,离地铁站或者两公里。路程短,我骑得也慢,就不戴。并且平时上班,我把车停在地铁站外,头盔放在电动车上可能会被人拿走,带去公司又不利便。”

  新京报记者属意到,回龙观东大巷上,不少摩托车行驶于灵动车道,驾驶人亦未佩戴头盔。而根据《北京市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程交通安全法〉方法》,驾驶摩托车未遵照划定规矩佩戴安全头盔,将被处50元罚款。

  在其他地方,同样少有非无邪车骑行者戴头盔。

  6月14日14时许,东郊区煤市街某路口。10分钟内,双向车流中目测有43辆电动车经过,独一3人佩戴头盔。而上述观察时段内,记者未缔造佩带头盔的骑自行车的市民。

  6月11日9时许,在回龙观自行车专门使用路的干事区,5分钟内目测有53辆自行车经由,仅5名骑行者佩戴头盔。

  交警:骑行戴头盔的人在增长

  北京一位资知交警对新京报记者体现,当前在北京,相关司法法例未申请骑行者必需佩戴头盔。他显示,据其观测,相比于五六年前,戴头盔的骑行者在增长。

  他展现,能否佩戴头盔,与安全防护意识有关。如载小孩的家长,会更留意防护,就会佩戴。而从事代驾的人因为在响午出行,也会戴头盔。快递、外卖等从业职员,佩戴意识也比普通人群高。

  他先容,事项发生发火时,头盔能起到要害的爱护感召。“一般来讲,骑行者摔倒时,肩先着地,其次是头部。是以,头部有无防护就很必要。”

  ■ 专家观念

  预防戕害意识较弱

  寰球路线安全竞争火伴组织技能顾问丁宝国认为,目前在我国,非活络车骑行者戴头盔征兆之以是少见,是因为公众主动预防戕害的意识较弱。

  他举例,在瑞士、西班牙、美国等国度,民众骑行时根柢都邑戴头盔,“他们的避免意知趣对更高。”

  丁宝国认为,当前,黉舍是交通安全教诲的有效平台。他们曾到中小学宣传,其中就搜罗骑行时佩带头盔的示意。而对付成年人来讲,则缺失有用平台,许多有用常识人民都不体味。

  在他眼里,人民防备意识微弱,与不操作把持相关的危险数据和案例无关。“假设能荟萃相干的杀害数据和身旁的事故案例去提倡,各人的防范意识就会增强。”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