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会“化悲伤为呕吐”?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1-03-02 14:06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你是否有这样的一些经历,就是“突然特别想吃某些食物”,人类每天都需要进食,而选择吃什么食物的决策影响因素有很多。然而我们可能时常会有主动想去吃一种东西的冲动,这种情况甚至在我们并不饥饿或者已经吃饱了的时候也会发生,这是为什么?再有当我们在“极度悲伤或极度紧张的时候会想吐”而情绪的极大波动为何会引起消化系统的反应?为什么我们会“化悲痛为呕吐”?

“第二大脑”

人类从外部看似乎只是一个生命的表现形式。然而其实我们的身体是无数生命的高度集合体。就像动漫作品里的“移动城市”一般。单以我们的消化道来说,在一个正常人的肠道中生活着约1000亿个活性细菌,它们分属大约500~1000种不同的种类。如果把人类身体内的所有非体细胞细菌进行称重的话,它们大概有2.5千克的重量,而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观测到。

别看它们占比不大,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机能运作和生存。目前有一种学说认为,这些细菌的整体运作构成了除大脑以外的“第二大脑”。我们的很多行为与决策都强烈的受这个第二“司令部”的影响。

我们之所以会突然想吃什么东西,与其说是我们自己想吃(嘴馋)不如说是我们肚皮下那些小东西需要某些类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体现。是它们通过产生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向大脑发出了需求信号。比如,最近突然特别想喝咖啡、或者吃某种水果。这其实是肠道菌群们的集体需求。肠道菌群对于消化至关重要,像一些乳酸菌就能帮我们将乳糖分解成乳酸,从而让我们能够在成年后依然对乳糖耐受。肠道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包括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K、短链脂肪酸以及一些氨基酸。共生的微生物能在我们的肠道中建立起 '' 堡垒 '',从而防止外来致病菌的入侵。除此之外,一些微生物还能调节肠道中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从而维持着肠道生理功能的平衡。很多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需要靠它们来分解后才能被身体吸收。而作为回报,人们得提供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除此之外,还得提供它们繁殖需要的物质。我们和我们的肠道菌群构成了一种相互利用,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而我们博大的汉语也把这两个决策机构通过一个成语联系到了一起,唐.李百药《北齐书.琅邪王俨传》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这其中就表现出了对于肥胖这个问题,很有可能背后元凶是我们肠道里的细菌在作怪。吃成这样并不是我的错。是肠道菌群结构失衡导致的营养摄入过剩。

肠脑

尽管我们的大脑和肠道位于我们身体的两个分离的部位,但它们之间却有着非常大的关联。首先,我们的肠道拥有与大脑相当的神经元数量。这些神经元遍布了我们的整个消化道,构成了一张神经网络。这张分散于消化道的神经网络被称为肠脑

肠脑和大脑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在肠脑和大脑间,拥有一条信息高速通路——那就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能双向传递信息,这使得肠道和大脑间能够进行高效的信息互换。

而我们知道,肠道微生物是能够直接与肠道 '' 对话 '' 的。肠菌 '' 对话 '' 肠道,肠脑遍布于肠道,肠脑与大脑相连;这样一来,肠道菌群、肠道和大脑这间的关系链便被建立起来了——这一关系链条便称为菌 - 肠 - 脑轴。实际上,菌 - 肠 - 脑轴可能存在三条通道。其一即上面所说的神经通道,其二是血液通道,其三则是免疫通道。一些肠道中的物质可能穿过肠屏障,通过血液,跨越血脑屏障,从而影响到大脑。而一些参与了肠道中免疫反应的细胞,也可能会在大脑中复现同样的免疫反应。

一个人的内脏在75年中大约要通过30多吨的营养物质和5万多升的液体,这些东西的通过量由腹部大脑高智能地操纵着。腹脑能分析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成分,并使人体免受各种毒物和危险的侵害。肠子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拥有人体70%的防御细胞,大量的防御细胞与腹脑相通。当毒素进入身体时,腹脑最先察觉,然后立即向大脑发出警告信号,人们马上意识到腹部有毒素,接着采取行动:呕吐、痉挛或排泄。

肠道菌群与疾病

认识到菌 - 肠 - 脑轴的存在是一场思想革命。这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大脑疾病、情绪、思想和行为。在几十年前,一些医生就发现许多存在神经疾病的患者存在有饮食或消化方面的问题。比如,许多自闭症的孩子会非常挑食,并且会伴随有腹泻或便秘的症状。许多帕金森病的患者在确诊之前就长期存在严重的便秘。我们现在知道,这些很可能不是偶然。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和正常人有着显著的区别,包括白色念珠菌和一些促炎症的梭菌水平的明显升高。并且,胃肠道感染破伤风梭菌会增加自闭症的患病风险。这种梭菌会释放神经毒素,而毒素可能会通过迷走神经传递到大脑,从而引起自闭症的症状。而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的肠杆菌科越高,症状往往就会越严重;并且患者大脑中的致病蛋白—— α - 突触核蛋白也和肠神经系统的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研究,科学家都怀疑肠道在各种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肠道菌群在诸如糖尿病和肥胖等身体疾病中的主导作用,而最新研究则试图在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之间建立联系。细菌的存在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至少肠道细菌确实如此。但是问题是,要在自然环境中研究肠道细菌是非常困难的,肠道细菌一旦离开人体这个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很快就会死亡。

目前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突破性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揭开人类肠道细菌的某些神秘面纱。除了与免疫系统进行至关重要的合作外,肠道细菌组成的失衡也是导致50,000丹麦人患上消化道慢性疾病的原因。

我们发现细菌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在该领域内正在进行许多研究,但我们仍未鉴定出在人体中和人体上发现的所有细菌。如果我们想了解发生了什么,了解细菌是至关重要的。西蒙·拉斯穆森(Simon Rasmussen)副教授说,他与诺和诺德基金会蛋白质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负责这项新研究,该研究结果刚刚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识别在人体中和人体上发现的细菌。他将解释说,这将使我们了解他们如何一起工作以及我们生病时会发生什么。

AI帮助“读便识菌”

通过AI技术,研究人员并没有直接研究肠道内部的细菌,而是分析了肠道的最终副产物:粪便。

粪便中含有细菌的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已经帮助代谢了胃和肠中的食物,因此可以为无法进入的体内环境提供独特的见解。到目前为止,技术仅允许研究人员读取细菌DNA的片段-相当于仅用一小部分进行拼图。

因此,西蒙·拉斯穆森(Simon Rasmussen)和他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算法,该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来完成粪便中细菌的DNA串。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可以帮助完成这一难题。

一克的粪便中含有约十亿种500-10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如果我们能够重建它们的DNA,它将使我们对正在处理的细菌的类型,它们的能力以及它们的实际作用有所了解。这不是完整的图景,但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他说,我们的算法可供其他研究人员使用并免费使用。

但是,该方法不仅限于肠道细菌,Simon Rasmussen解释说。人工智能分析非常小的样品中细菌含量的能力也可用于研究粪便以外的其他物质。例如,如果您想了解污染的土壤如何影响微生物,则可以使用新方法来分析相关区域的土壤样品。靠近工厂或类似地点的湖泊和河道也是如此。或者,正如西蒙·拉斯穆森(Simon Rasmussen)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存在细菌,则现在就可以将其鉴定出来。

``但是该算法不仅可以用于研究细菌。例如,您还可以使用它来分析健康数据。假设您正在努力增加我们对特定疾病的了解。为了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收集有关患者群体的大量信息,例如有关患者遗传学,蛋白质组成,血液中物质以及电子记录数据的知识。然后,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这些非常不同的数据集,并确定模式和连接。它具有巨大的潜力”,西蒙·拉斯穆森(Simon Rasmussen)解释说。

梵观点:原来有些病真可能是吃出来的。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