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的精神控制,才最伤人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1-06 15:2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何所欢,两性情感心理学写作者,写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在对方身上。

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经常出现“强加”的现象。

比如:

父母对子女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

爱人之间相处的“投射性认同”;

朋友之间相处的“我偏要勉强”。

越是亲密的人,越是会打着“爱你,为你好”的幌子,做出一些伤害你的行为。

他们感动了自己,却从没想过自己的某些行为,也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01

父母对子女的心理伤害:要求,贬低

这个世界上有这几类父母。

第一类:父母有能力,有爱,有包容,教育孩子以赞美和鼓励为主。

第二类:父母有能力,有爱,没耐心,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严厉,偏激。

第三类:父母没有能力,有爱,教育孩子的方式以“苦口婆心”为主。

第四类:父母没有能力,没有足够的责任感,教育孩子以嘲讽、贬低、比较为主。

在这几类父母中,往往是第三与第四类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感情会出现危机。

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总是以“贬低,挖苦”的口吻进行。

比如:“你看看人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怎么那么笨”。

“你真是辜负了我们的一番苦心,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是不是很耳熟?

这就是典型的父母“以爱之名”的方式,去做一些伤害孩子心理的行为。

但父母却忘了,孩子同样需要尊重,有他们的想法和自尊。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越是以嘲讽和贬低的姿态教育孩子,孩子就越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心理”。

并且,在不断地挖苦,指责和贬低中,孩子的内心会变得愈发缺少安全感,变得自卑。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抱持”。

这个词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指的是:母亲能够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

而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父母在孩子心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内心和性格。

婴幼儿时期,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抚慰和陪伴;

儿童时期,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欣赏;

少年阶段,孩子就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

在这个阶段,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更容易出现“矛盾”。

一旦孩子提出的观念,想法被父母否定,并且被父母批评贬低后,他们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

从此,即便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和情绪,也不会轻易向父母吐露。

-02

爱人之间的心理伤害:嘲讽,否定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投射性认同”。

这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

一个人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自己糟糕的情绪,不好的体验,自我的想法和感受,强加在对方身上,不断灌输给对方。

久而久之,被灌输的一方心里产生了“反抗机制”,但最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一切。

举个例子:

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比较强势,男人比较弱势。

并且,女人在跟男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嘲讽,挖苦,否定男人的付出。

无论男人做了什么,她都不满意。

无论男人为她,为家庭付出了什么,都得不到她的认同。

久而久之,男人就会觉得:我是一个毫无作用的人,我没有用,我不值得被爱,我做什么他都不喜欢。

于是,两个人的感情开始出现危机。

男人越来越不愿意为之投入,女人的情绪越来越暴躁,对他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想一想,这样的感情是不是很可怕?

如果你爱的人每天否定你的价值,对你的付出嗤之以鼻,并且不断将你跟别人比较。

时间久了,即便你再爱对方,也会充满压力;内心的反抗和委屈,让你只想从对方身边逃离。

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容易不知不觉陷入对方的“投射性认同”中。

久而久之,连我们自己都分不清自身的价值,开始怀疑否定自己。

你知道吗?

越是亲密的,越是当初被你信任,被你所爱的人,才能给你带来最大的伤害。

而那些陌生人,素不相识的人,是没有机会伤害你的。

无论跟谁相处,我们都不要“以爱之名”去做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

父母与子女相处,赞美、欣赏总是比贬低指责有效果。

爱人之间相处,认可、支持、夸奖,总是比批评有效果。

《人性的弱点》中有句话这么说:

“有时候,批评是毫无作用的,中会激起人们的逆反情绪”。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了亲密关系。

今日话题:

你身边有没有“以爱之名”伤害你的人?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