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心灵导师”——记山东建筑大学优秀辅导员任晓勤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9-25 12:32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科班出身、经验丰富的大学讲师毅然放弃令人羡慕的岗位,35岁时主动请缨成为一名专职的大学辅导员。一些人视为“跳板”的辅导员工作在她的眼中却是一份责任,一份艰巨但极有意义的职业,而且一干就是6年。她,就是山东建筑大学优秀辅导员任晓勤。

    今年41岁的任晓勤1987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土建专业,1997年调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的前身)土木系从事教学工作。凭借着十多年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任晓勤讲的课深入浅出,很受同学们的喜爱。

    细心的任晓勤在教学中发现,课余时间总有同学主动找她交流,希望她解答心中的各种困惑;一些同学只关心书本知识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心理自闭;还有的同学对未来充满激情,思想却很幼稚。任晓勤逐渐意识到,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但需要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人生经验丰富的老师做“心灵导师”,帮助他们纠正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2000年她主动向学校申请转岗到土木系团总支担任专职辅导员。

    2000年9月,刚刚成为辅导员的任晓勤接管了工本99级的6个班,难题也接踵而来。工本99-2班新学年改选那天,全班分成了“两派”,火药味很浓,无法正常选出班委。开完班会后,任晓勤立即奔向各学生宿舍了解情况,不知不觉已是晚上9时半。当告别学生去取车时,她发现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不翼而飞。虽然那辆花费了她两个月工资的电动自行车最终也没找到,但原来情绪对立的同学携手进行了一场“寻车苦战”,气氛一下缓和了。

    此后,深入寝室与学生们真诚沟通成了任晓勤的日常工作。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高琨说,他们学院学生人数是全校最多的,因此辅导员的任务也特别重,6年来,任老师的中午饭几乎都是在下午2时以后吃的。

    6年辅导员的工作让任晓勤养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她曾做过“救火队”“医护兵”“心理导师”,必要时还充当起了学生的“贴身保镖”。

    就在她接受采访的前一天,05级的一名女生会见网友彻夜未归,班长在第一时间报告给任晓勤,可把她急坏了。她立即发动同学利用打电话、上网等一切手段搜寻女生的下落。幸好,几经周折,同学们上网通过QQ找到她了,并得知她在济南市另一所大学的女同学寝室里借宿。

    一位与任晓勤共事多年的辅导员因工作需要而转岗,临别时对她说:“我感到真是如释重负。”任老师听完不禁潸然泪下,这话说到她心里去了,做一名辅导员老师责任真是太重了。然而,收获也是沉甸甸的。对任晓勤而言,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对她的信任。

    工本99级的吴玉峰因迷恋上网连降两级,最后到了辍学的边缘。经过任老师一次次苦口婆心地耐心开导,吴玉峰终于幡然悔悟,发愤图强,毕业后留在校办企业工作。下岗在家的老父亲对任老师挽救了自己的儿子感激不尽。

    专科生万小莉曾因家庭贫困,一度想放弃学业。任老师不仅帮助她申请到助学贷款,还对她进行心理“扶贫”。专升本后,小莉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本校研究生。

    2003年的毕业生驰莹宏一直记得,因非典影响,直到毕业离校前几天才把工作落实。但在当时,她心理上并不孤单,是任老师一天一个电话的信息沟通,让她度过了那段煎熬的日子。

    毕业时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最高奖——“詹天佑土木工程高校优秀毕业生”奖的林述涛,原来只是一门心思学习,是任老师鼓励他多与同学沟通,后来林述涛成功当选了校自管会主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与人沟通技巧,使他受益匪浅。

    常有人抱怨辅导员的工作太繁杂、琐碎,找不到成就感。任晓勤却说:“有人认为,幸福人生有三个标准:有目标、有事做、能爱人。在我看来,幸福老师也有三个标准,那就是以学识激励人、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老师,我是幸福的。”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