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减肥、咖啡抗癌,最近的研究是在“带货”吗?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1-14 11:59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有理有据

  我国学者揭秘“普洱茶减肥”机制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的研究者首次系统揭示了普洱茶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分解代谢的作用机制。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一带,它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特殊的工艺制成的发酵茶,在民间已有1800多年的食用历史。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具有减肥降脂功效的普洱茶在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但其作用机制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

  先前的研究发现普洱茶进入人体后一些特征性的代谢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能引起一系列与肠道菌群代谢相关的变化,提示饮用普洱茶很可能改变和调整了肠道菌群的结构。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给正常和高脂饮食小鼠饮用普洱茶26周,研究人员发现饮用普洱茶后小鼠在饮食量不改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体重分别明显低于没有饮茶的对照组,同时它们血清和肝脏的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如图1所示。志愿者饮用普洱茶4周后也显示出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采用了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分析技术考察了普洱茶中化学成分与肠道细菌的相关性,发现普洱茶中含量较高的多酚类聚合物——茶褐素与胆盐水解酶菌有高度的相关性。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研究人员进一步给小鼠饮用茶褐素,发现8周后就显示出与普洱茶相当或更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表型效果,证明了茶褐素是普洱茶中减肥降脂的有效化学成分。

  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响因子11.878)上的这一结果提示,包括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肠道微生物结构性的变化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将会是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

  喝咖啡降低患肝癌风险

  速溶、研磨咖啡都管用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公共卫生中心的研究者发现,喝咖啡的人患上最常见的肝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低。

  研究团队对从“英国生物银行”中选取的471,779参与者的咖啡饮用习惯进行了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超过3/4的参与者报告他们喝咖啡;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饮用咖啡的人年龄较大,更有可能是男性,来自较富裕的地区,受教育程度更高。他们也更有可能曾经或现在吸烟,饮酒较多,胆固醇较高,但较少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胆结石和消化性溃疡。在随访期内,有3,567人患上了消化系统癌症,其中包括88例肝细胞癌。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患上肝细胞癌的可能性要低50%(HR 0.50, 95%CI 0.29~0.87)。无论是饮用速溶咖啡(HR 0.51, 95%CI 0.28~0.93),还是研磨咖啡(HR 0.47, 95%CI 0.20~ 1.08),这种保护效果是相似的。然而,饮用咖啡与患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如肠癌和胃癌)的风险降低之间并不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发表在《英国癌症研究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影响因子5.416)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和抗氧化剂能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然而,饮用咖啡并不像戒烟、少饮酒或减肥对预防肝癌的作用那样强。

  这一发现与来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的报告的证据一致,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有“可能”的证据表明喝咖啡能降低患肝癌的风险。因此,有喝咖啡习惯的人可以保持这种习惯,它对长期健康有益。

  打破常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风险无关

  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评估了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成年人患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卒中的风险。

  在这项配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四个欧洲国家基于人口的电子初级医疗数据库中获取了信息资料,其中包括1,542,672名意大利患者、2,225,925名荷兰患者、5,488,397名西班牙患者和12,695,046名英国患者。

  研究人员按每名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地点和就诊情况进行了匹配(在相同的数据库中选取最多达100名没有NAFLD或NASH的病人),并在诊断日期前后六个月进行记录,主要结局是致死性或非致死性AMI以及缺血性脑卒中(或未明确卒中)。

  研究人员使用Cox模型估算风险比,并通过随机效应荟萃分析将风险比汇总到各个数据库中。

  在2.1~5.5年的平均随访期内,共确诊120,795名NAFLD或NASH患者(无其他肝病)。

  在调整了年龄和吸烟后,AMI的合并风险比为1.17(95%CI, 1.05~1.30);在具有更完整风险因素数据的人群中,调整了收缩压、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和高血压后,AMI的合并风险比为1.01(95%CI, 0.91~1.12)。

  在调整了年龄和吸烟状况后,卒中的合并风险比为1.18(95%CI, 1.11~1.24);在具有更完整风险因素数据的人群中,调整了收缩压、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和高血压后,卒中的合并风险比为1.04(95%CI, 0.99~1.09)。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影响因子27.604)上的这项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在对已确定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对NAFLD或NASH的诊断与AMI或卒中风险无关。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