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隐形糖”,一定要帮孩子戒掉!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1-26 11:54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日前,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关于“儿童无营养甜味剂(NNSs)”使用的相关研究。同时郑重呼吁父母,要关注无营养甜味剂对儿童的潜在安全风险。

  最新研究主要回答了家长们的以下几个疑问:

  

  1 什么是“无营养甜味剂(NNSs)”?

  甜味剂可以分为糖类(如红糖、蔗糖)、酒精糖(如麦芽糖醇、木糖醇)以及NNSs(如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叶菊)。其中,NNSs是一种只提供甜味、没有卡路里、不升高血糖的高强度甜味剂。

  糖精的甜度最高可达蔗糖的700倍,阿斯巴甜的甜度则是蔗糖的200倍。

  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NNSs有8种——糖精、阿斯巴甜、乙酰氨基磺酸钾、三氯蔗糖、甜叶菊、纽甜素和申糖精。除了申糖精,其他NNSs在我国也同样批准使用。

  2 “无营养甜味剂”对孩子健康有什么危害?

  因为零热量、不影响血糖,过往生产商们将NNSs称为“健康糖”。

  但在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研究中,他们表示事情没这么简单。

  研究发现,NNSs会通过影响味觉偏好,来增加孩子对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儿童的味觉感受器位于舌味蕾和肠粘膜。吃糖后,舌味蕾的甜味感受器激活,刺激大脑产生愉悦感,进一步调节葡萄糖摄取,“诱使”孩子多吃、吃甜。

  在成人研究中,相关机制似乎不明显。

  比如,一项在10个成年人中开展的小型研究表明,在进食后的60分钟内,与只喝葡萄糖的人相比,喝了添加NNSs饮料的参与者,并不会感到更加饥饿或更饱腹。

  但另一项在115名大学生中开展的研究则发现,那些喝了含有NNS饮料的参与者,会更想吃巧克力。

  “这是因为,一瓶甜味十足的NNSs饮料,无法满足他们对甜味的要求。他们想要更甜的东西。”研究者解释道。

  3 “无营养甜味剂”会诱发癌症吗?

  反观NNS与癌症的相关研究,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试验在动物中开展;动物与成人的研究结论,参差不一。

  对此,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处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NNSs在很多食物中都存在,且潜伏期长,很难设置完全隔离的对照组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其潜在机制复杂多样。因此,既难得到NNSs致癌的证据,又不能断然说其完全不影响健康。

  “目前,NNSs对儿童癌症的长期风险尚不清楚。未来也不太可能在儿童中进行该类研究。”研究人员如是说。

  4 “无营养甜味剂”有什么好处吗?

  NNSs对糖尿病儿童来说,似乎是个福音。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的儿童可以不用担心血糖上升,享受NNSs的甜味。

  另外,有多种代谢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也可能受益。

  此外,针对父母关心的、NNSs会造成儿童多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美国儿科学会的此次研究也给出了相关说明。

  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学龄期儿童使用NNSs,不会对其行为认知产生影响。截至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NNSs之间存在关联。

  但在成年人中开展的研究则发现,短期食用阿斯巴甜,会使人变得更易怒、抑郁,方位感也更差。

  5 孩子每天可以摄入多少NNSs?

  FDA给出了8种NNSs的日均可接受摄入量(ADI)。

  需要注意的是,ADI是指1kg体重,每天可以摄入的NNSs含量。

  打个比方,安赛蜜的ADI是15mg/kg/天。对一个30kg的孩子来说,每天最多可以摄入450mg的安赛蜜。

  NNS种类:安赛蜜;ADI:15;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200

  NNS种类:申糖精;ADI:32.8;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20000

  NNS种类:阿斯巴甜;ADI:50;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200

  NNS种类:纽甜;ADI:0.3;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7000-13000

  NNS种类:糖精;ADI:15;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200-700

  NNS种类:罗汉果提取物;ADI:/;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100-250

  NNS种类:甜菊叶;ADI:4**;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200-400

  NNS种类:罗汉果提取物;ADI:5;添堵倍数(与蔗糖相比):600

  需要注意的是,NNSs不参与机体代谢,摄入后可以原原本本地排出体外。而且一种食物中可能含多种NNSs,所以NNSs超标还是很少见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认为,只要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就不会存在安全问题,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但在我国,NNSs的使用存在超量、超标等问题。从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抽样结果来看,在所有不合格样品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比例仍然较高,包括NNSs。

  近几年兴起的“低热量”、“无热量”热潮,也让甜味剂的使用更加广泛。

  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和辨识能力都远不如成人,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控制孩子的糖摄入量呢?

  限量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规定,0~3岁的婴幼儿不建议摄入添加糖。

  3~18岁及成人的人均添加糖摄入量应<25g/天。

  读食品标签

  中国在食品标签上,尚未要求标注添加糖的含量。这点上,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

  2016年5月,美国更新了食品标签规定。新规定指出,必须标注添加糖含量和日需求值。

  例如,这样一包美国进口蔓越莓干,每40g含有29g糖。

  如果是购买进口食品,爸爸妈妈们要留心“sugar”的数值。如果是购买国内的食品,就要注意食品成分中是否含有NNSs。

  喝水和牛奶

  甜饮料是另一个大坑,会让孩子不知不觉摄入超量的糖。

  近期美国“四大学会”联合发布了《幼龄儿童健康喝水指南》,明确指出:1~2岁儿童,首选全脂牛奶和白水,其次是100%纯果汁。成分表里有“糖”字(蔗糖、果糖、蜜糖、代糖等),均不推荐。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美国《指南》。中国市售的果汁有多少是100%纯果汁,是否添加了NNSs,我们不得而知。

  糖果不是奖励!

  “如果你把药喝了,妈妈就奖励你一颗糖。”

  老一辈人这么干,是因为在他们生活的年代,物质匮乏,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吃糖特级待遇,一年也有不了几回。

  但现在更多见的,则是“富营养化”。

  为孩子的健康着想,爸爸妈妈可以把糖果替换成其他更为健康的“零食”,例如,一颗苹果,一盒圣女果,或是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场等等。

  还有什么是比左手牵着爸爸,右手拉着妈妈,想玩啥玩啥(还不用写作业),更幸福的事情呢?!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