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龄,正在成为肺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0-11-10 16:0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2020年会暨第二十一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以下简称CTS 2020)于10月23-25日在深圳召开。

广州呼吸健康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呼吸医师协会肺功能专委会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郑劲平教授介绍了肺龄的研究及其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精彩内容,一起来看!

01 肺龄是什么?怎么算?

肺龄,顾名思义,就是指与个体肺功能测定结果想对应的肺的年龄,正常情况下应与实际年龄一致。肺龄主要是通过肺量计检查指标如FEV1来估算。若肺龄大于其实际年龄,提示肺功能下降,肺出现了“早衰”。肺龄与实际年龄差异的大小可以提示其肺功能“衰退”的程度。

肺龄的提出,简化了肺功能的判读程序,便于基层医生与公众理解。其实,肺龄最早是由美国Morris等人在1985年提出,当时是作为一种激励戒烟的手段。此后,又有一批学者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开展了肺龄相关的研究,对肺龄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应用性进行了不断完善。

不过,目前的肺龄估算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都基于自己的研究数据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各有优缺点。主要计算指标包括:实际年龄、身高、FEV1、FVC、PEF等。

02 为什么要提“肺龄”这个概念?

在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农村中居第1位的致死性疾病,在城市中居第4位。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为例,20岁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已达8.6%,而且,农村人口患病率(9.6%)显著高于城市人口(7.4%)。由此可见,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基层。

而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检查是目前的主要诊治手段。事实上,在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中,国家就多次强调开展和提升肺功能检查能力。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仅为5.9%,具体到乡村则只有4.2%。

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事与愿违的局面呢?一是因为基层医师对肺功能检查的认识不足,二是缺乏肺功能仪器设备及专业人员。此外,解读肺功能结果,需要复杂的呼吸生理知识,基层医生容易对结果判断不当,公众也难以理解。因此,寻找更简易的结果指标来替代肺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03 肺龄通俗易懂,应用场景广泛

作为一种简便的肺功能评价指标,肺龄在临床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肺龄的通俗易懂,让它成为了一种激励戒烟的工具。Parkes等人对来自全科诊所的561名35岁以上的吸烟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相比于告知吸烟者其FEV1值,告知其肺龄可显著提高12个月内戒烟的成功率。

肺龄还可以预测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了342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较高的肺龄是食管癌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且肺龄大小与术后肺炎的严重程度和病发时间相关。另一项肺龄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肺龄也可用于评估哮喘药物治疗的疗效。研究表明,中到重度控制欠佳的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应用雷曲珠单抗治疗可降低5岁的肺龄,且肺龄的改善与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的生活质量相关。

当然,郑劲平教授也指出,肺龄的应用目前仍存在较多局限:

1.相对于肺量计检查,肺龄的正常范围较大,不利于早期筛查。

2.肺龄的结果较实际年龄小时,可能会丧失对吸烟者或患者的激励作用。

3.仅能大致地反应肺功能水平,无法提供更深入的呼吸病理生理情况。

 

4.目前缺乏拟合度较好的估算公式。

未来的研究将基于大样本正常人肺量计数据,探讨估算模型的指标和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的肺龄估算公式。并在正常人及疾病组中验证新的肺龄公式,探索肺龄的严重程度分级,探索肺龄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