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8种疾病,是阳气不足的信号!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01-15 11:3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熟悉中医的朋友都知道,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体的阳气是否充足。

所谓“阴成形,阳化气”。阳气不足,人体就如同熄了火的炉子,不但精神容易萎靡,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冬至过后这一段时间,自然界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人体的阳气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被削弱。

因此,很多疾病都会在此时露头,亚健康人群也会在此时暴露出来。

阳气不到病就来!

01糖尿病

阳气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人体阳气不足时,脾阳就会受到损伤。

众所周知,脾胃在人体中承担着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工作。

当脾阳虚衰时,其运化散精功能不良,痰浊、水饮、湿毒、瘀血等有形之邪就会随之产生,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也就不远了。

02妇科疾病

阳气就如同人体中的小太阳,有温煦人体、推动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作用,其中就包括生殖功能。

当人体阳气亏虚时,体内的动力不足,各种妇科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比如我们常见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甚至是对女性健康影响非常大的多囊卵巢综合症也与脾肾阳虚高度相关。

03肥胖

对于不少被肥胖困扰的人来说,除了体重超标以外,往往还会伴有头晕乏力、体倦懒言、气短少动等症状。

这是为什么?阳虚呗!

中医认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肾能蒸腾气化温养各脏腑,当脾肾阳虚时,则运化、推动、温阳作用下降,水湿易停,痰浊易生,就会形成肥胖。

对于这类型的肥胖,您可千万不能单纯地靠节食来减肥,补足阳气,才能瘦得快。

04心血管病

没错,阳虚还与我们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很大关系。

在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中,阳虚者也不在少数。《医门法律》有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之。”

05哮喘

中医学认为,当人体阳气虚弱时,抗病能力也会随之减退,人也更容易受外邪感染而生病。

而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之阳气不足,人的正常呼吸功能就会减弱,当一些外源性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就有可能引起气道异常的免疫反应,而诱发哮喘。

06频繁感冒咳嗽

一般来说,阳气充足的人生病,虽然症状看着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气不足的人病了,反而症状轻微,但容易缠绵反复,较难痊愈。

07鼻炎反复

鼻炎患者高发于秋冬季节,通常会在晨起时加重,多伴有打喷嚏或流清水样鼻涕。

从中医角度讲,鼻炎不仅是呼吸系统的问题,更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的表现。

08食欲不振

阳气不足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弱的情况。

这是因为阳气不足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有这类问题的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护脾胃之气,才能让阳气渐渐充足。

补阳气,千万别错过三九天!

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却是补阳气的好时候。尤其是下面这些护阳大法,冬天做一做,特别舒服!

01三九贴

三九贴敷是中医穴位贴敷的一种,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三九时节使用,能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阳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02足浴

足浴时,热水可促进药物更好地渗透进人体,药力通过足部经络穴位透达周身,能起到调节气血阴阳、散寒通经的效果。

03穴位按摩

人体自带“补阳穴”,经常按一按,激发人体阳气。如足三里,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手脚暖和起来;按摩关元穴,可补益阳气,改善神经衰弱、失眠症。

如果您觉得穴位不好找,也可以把双手搓热之后反复按摩腹部,同样能起到祛除体内的寒气的作用。

04多晒太阳

冬天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20分钟左右为宜。

尤其要多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经过的地方,督脉主一身之阳,通过晒太阳可以有效提升体内的阳气。

05避免熬夜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熬夜最伤阳气,所以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

06不露脚踝

冬天还没过去就早早露膝盖穿短裙,露脚踝,露肚脐,露腰背,追求美丽冻人,却不知元阳的亏损正在悄悄发生。

07勤加运动

现代人长期坐在办公室,缺乏锻炼,不见阳光,极易造成体内阳气不足。

白天阳气充足,在白天应保持一定的活动量,有利于激发体内阳气。

08不滥用药

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和清热解毒的药物,这些都是大家的常用药,很多人认为它们很见效。

但事实上,这类药物都属于苦寒性质,只适合阳证、实证、热证的体质,滥用药物容易攻伐阳气,致阳气不足,体质反而会逐渐变弱。

09少饮凉茶

当机体阳虚时,无法蒸腾运化水液,大量饮用寒凉饮品,反倒形成“水饮”、“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在组织间隙,加重阳虚。

10适当食补

中医养生学认为,生姜、韭菜、核桃仁、羊肉等食物对于提升人体阳气、祛寒暖身有积极作用,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食用。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