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狙击”MERS主战场惠州15日 疾病风险仍在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3-05 15:15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5月27日,一场疫情“狙击战”打响,主战场惠州。

  今年5月,韩国爆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其中一名疑似病例于5月26日进入中国惠州,并成为我国首例输入性确诊患者。MERS与2003年肆虐的“非典”(SARS)的病原体同属冠状病毒,其传染性虽不及“非典”,但病死率比约为40%。

  疫情袭来,国家、广东省、惠州市三级疾控专家和各种救援力量迅速集结惠州。从5月27日至6月10日,经过15天的顽强奋斗和不懈努力,成功阻止了疫情的扩散。包括广东省的75名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者)在内,没有一个人受到传染。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刘光明宝 发自惠州

  

  遭遇战

  MERS进入我国

  6月15日下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对面的西湖景区,人流如织。医院住院部1号楼B区2楼的ICU门口,一个红色的“福”字贴在门的中央。“福”字大门的里面,此时正躺着一位韩国籍工程师金某,他是中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也是目前中国境内唯一确诊的病例。

  6月15日当天,他的体温正常,但肺部仍有炎症。

  时间回拨到半个多月前。5月26日,金某从韩国乘航班抵达香港。当天下午3时,他乘坐永东巴士经深圳到惠州。此后,他曾在三阳酒店、康帝酒店,以及两家餐馆住宿、逗留。

  5月27日晚10时16分,惠州方面收到了层层转发的来自世卫组织的紧急通报——一名韩国MERS疑似病例抵达本地。

  疫情突然到来,惠州市当即启动了卫生应急机制。卫生应急队在集合的同时,通知了惠州市唯一定点收治的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做好准备。相关人员整装出发,前往康帝酒店,顺利地找到了金某,并将他送到市中心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此时距离接到通报仅4个小时。

  那一晚,惠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肖和龙和同事们彻夜未眠,开始着手查找和隔离金某的密接者。

  现场消毒

  搜索战

  找到每一个密接者

  疑似病例被隔离治疗,防控战役才刚刚打响——密接者是最有可能感染病毒的群体,一旦发病,再传染到其他人,将酿成严重的疫情。

  从5月27日开始的每个晚上,惠州市卫生计生大楼市疾控中心灯火通明。由30多位成员组成的队伍奔赴金某逗留过的康帝酒店、三阳酒店等场所,根据视频监控寻找并隔离密接者。

  5月29日,金某被确诊,这让寻找密接者的工作更显紧迫。但由于金某曾在香港乘坐巴士经深圳到惠州,而巴士乘客没有登记身份证,缺少视频监控,进入城区后分散下车,搜寻工作变得困难重重。

  事态变得困难,公安机关迅速介入,并于6月2日下午得到了4名大巴乘客的线索——他们下车时,另外有车来接,通过车牌号可以联系到车主。随后,国家、省、市三级疾控中心组成小组前往车主所在的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当晚11时许,车主承认他确曾接过3位密接者,另外一位是与他一起接车的,并非大巴乘客。经过一番周折,直到6月3日凌晨3时许,这几位密接者终于被找到。

  在这个过程中,惠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丘文倩和同事一样,还要面临不可预知的风险。寻找过程中,或许下一个与自己谈话的就是密接者。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做好防护。

  在各级力量的不断增援下,6月4日,广东省境内的75名密接者全部找到并隔离观察。

  防控战

  各方力量体现国家意志

  与此同时,国家疾控部门和省卫生系统的专家火速赶到惠州,全力投入到救治患者和防控疫情的工作中。

  经会诊研判,由国家、省、市三级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决定,患者继续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为了最大限度避免院内感染,原本在ICU的其他病人被转移到该院门诊大楼的紧急重症监护室隔离治疗。

  80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于6月2日一大早赶到惠州,进入ICU的负压隔离病房,面对面了解患者病情,和其他专家联合会诊。同时借鉴国外的医疗经验,使用药物调节和抑制患者的病毒。

  与SARS、H7N9不同,MERS没有特效药进行前期预防和治疗,治疗小组决定对患者的症状实施对症治疗。医护人员24小时监控患者情况,当其出现发热和肺部炎症时,及时用药退热和消除炎症。

  6月3日,省卫计委调拨300套防护服、150个防护眼罩、4个消毒喷雾器给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与院感控制。

  惠州市疾控中心微生物监测科的徐励琴,经常在雷电交加的暴雨里,乘车护送密接者检测样品到广州。该中心消杀科的钟如机,在28日凌晨,背着数十斤重的消毒水给金某住过的客房全面消毒,身体累得几乎虚脱。

  “5月29日,患者最高体温达39.5℃,胸片显示双下肺病变”“5月31日,病情较前加重”“6月3日,仍有发热,间中有咳嗽”。患者的病情每日都在发生变化,密接者的情况也要时时关注。

  每一项变化,意味着应对措施也得跟着变。在多兵种的联合作战中,疫情“风暴眼”中的惠州,一切有条不紊,一切在掌控之中。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和采样。

  科学战

  信息及时消除恐慌

  MERS是一种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可以人传染人,死亡率约为40%。当患者金某在惠州隔离治疗的信息公开后,有关这种罕见疾病的信息也在市民中传播。

  正如钟南山等专家的总结:这一次国家和人民对疫情的认识和应对提高了一大步。中国各级医卫部门除了对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病情也毫不隐瞒,每天在官网发布详细信息,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密接者追踪和隔离等情况。在进行科学的研判之后,钟南山院士及时发出了“病毒大规模人传人的可能性不大,公众无须过于担忧”的声音。

  渐渐地,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同情和祝福韩国人金某的声音:“希望他快点好起来”“在异国他乡也不容易”。网上的舆论,逐渐转向理性。更多网民则为中国医卫工作者在疫情中的表现,亮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赞”,并献上他们的祝福。

  惠州是患者金某隔离前到达的最后一个城市,6月10日24时,随着在惠州的66名MERS密接者解除隔离和医学观察,广东省的所有75名密接者在医学观察期内均未见异常,从而全部解除了隔离。

  这也意味着,从5月27日至6月10日,经过15天的顽强奋战,中国医卫工作者和所有救援力量密切配合,截至目前,成功阻止了MERS在中国的扩散。

  “狙击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90后护士卓斯主动请愿进入病房;疾控人员肖和龙离开即将高考的儿子抵达一线;酒店员工金雄杰的妻子怀孕近9个月,他却毅然走进隔离病房承担义务翻译……许许多多这样的疾控和医护工作者,以生命和勇气为武器,“狙击”MERS。钟南山等专家说,这一次,国家和人民对疫情的认识和应对提高了一大步。

  肖和龙的遗憾

  惠州市康帝国际酒店是韩籍MERS患者被隔离前的最后落脚点。该酒店的8名员工作为密切接触者,在员工宿舍5楼被隔离观察了两周。6月11日上午,解除隔离的通知正式发布。“解放了!”这是他们8个人组成的微信群最新一次改名。

  惠州市疾控中心的肖和龙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的负责人,5月27日夜间一接到疫情通报后就赶到办公室,召集同事一起应对,在最短时间内把应急物资做标准化处理,为紧接着的工作做好防护。“没想到疫情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但是,我们是时刻准备着的。”肖和龙的底气来源于其所在部门的工作基础,2014年为应对埃博拉病毒,应急队员的相关培训等,在此时派上用场。

  肖和龙一直想在高考前一两周陪陪儿子,做下考前的心理辅导。但这个普通的愿望,由于MERS来袭,成为遗憾。

  儿子在学校知道疫情后,反过来多次发短信嘱咐他不用担心高考的事,“老爸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收到信息,肖和龙又感动又愧疚。

  ICU:勇敢而孤单的医护者

  5月28日晚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护师庄穗香正和家人聚餐,突然接到电话要她赶回医院。

  一到医院,果然如她所料,医院安排她进驻ICU负责防护培训等工作。她当即决定住下来,和其他人一起坚守在抗击MERS的第一线。庄穗香要对参与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5月28日早上第一班护理MERS患者的是护士李春梅。她是一名年轻的妈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有5年的传染科护理经验和2年多的ICU护理经验。当得知自己被选上时,一如平时护理其他病人一样,轻松熟练地准备好治疗单和护理物品,穿好防护服,走进了至少在当时还令人望而生畏的MERS隔离病房。

  在刚走进缓冲间那道隔离门的一刹那,她的头皮一阵发麻。毕竟是第一个与患者在封闭的空间密切接触的人。她踏进这道门,她知道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去面对。

  在MERS病房,护士要零距离接触患者,会接触到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她每次进入病房都必须花十几分钟穿隔离衣,套防护服,再戴上专用的N95口罩。这样一来,不仅身体变得笨拙,操作时非常吃力,而且透气性差,时间一长就呼吸不畅,往往半个小时下来,全身湿透。穿上防护服后,既不能喝水,也无法上厕所。在接班前的两三个小时内,必须禁水禁食。

  李的女儿今年5岁半。“六一”前夕,她刚下班走出病房,就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妈妈,我想你陪我一起过儿童节。”几个小时后,她又走进那间关着MERS病毒的ICU病房。

  卓斯与金雄杰:无可置身事外

  事实上,此次MERS疫情防控中的很多人,原本可以选择置身事外但与到其中,并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个人仁心与国家赋予的责任。因为,这里是中国抗击MERS的最前沿。

  当得知ICU护士排班人手不足时,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全院护士都踊跃报名,申请参战,“主任,如有需要,可以调我去ICU上班”,“主任,需要我可随叫随到。”请战信息一时让护理部主任的手机刷屏。

  90后的卓斯去年7月份刚刚毕业,尽管她跃跃欲试,但医院考虑到她还很年轻、工作经验也相对不足,就没有安排值班。于是,她主动请缨要去护理这位患者,并如愿以偿。

  在卓斯第一次给韩国MERS患者抽血的时候,厚厚的头罩下,只留下一块透明防护眼镜可以看见患者。呼吸之间,防护眼镜模糊了,她只能用手指凭经验触摸到动脉血管,进针之后,她看到和试管颜色不同的东西流出来,才知道抽血成功了。抽完血,她甚至辨不清门在哪里,那一刻有一种深深的恐惧爬上心头。

  她在恐惧中培养自己的勇气,与患者交流,利用平时看韩剧学会的一些简单韩语,并通过实时翻译软件助,和患者的交流逐渐多了起来,对方也很愿意跟她说话、聊天。

  ICU隔离病房中的一个特殊人物是韩语翻译金雄杰。作为康帝酒店负责对接韩国客人的销售人员,他本没有义务去做翻译。5月27日夜间到28日凌晨,疾控人员紧急抵达酒店时,他发挥了关键作用。在他的帮助下,疾控人员确认了一位韩籍旅客正是所要找的MERS患者。在患者表示愿意配合时,金雄杰再次主动站出来,提出一起去医院与患者沟通。

  谁也不知道他的妻子已经怀孕8个多月。与患者多接触一天,就意味着多一份被感染的危险。一边是妻子和自己待出生的孩子,一边是危及民众安全的输入型病毒,他选择了后者——直到6月11日,他仍在隔离病房继续着与患者密切接触。

  “擒毒记”

  6月14日,接到惠州临床专家组的电话,说来自韩国的MERS患者无发热,病情趋稳,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铁松了一口气。

  “只要连续两次从他的痰液、血液、粪便中都测不出病毒,就能解除隔离治疗。”从5月27日到6月15日,回顾这高强度的20天,宋铁感慨万千。

  获得样本

  12年前钟豪杰采了第一份SARS病毒样本,如今还是他,采了第一份MERS病毒样本。

  5月23日,宋铁发了一条关于韩国出现MERS病例的朋友圈。点评道:韩国有了,中国呢?

  4天后5月27日晚,它来了。

  宋铁接到电话:韩国一例确诊MERS病例的密接者经香港入境广东省惠州市。宋铁与省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部的钟豪杰等当即出发赶往惠州。韩国工程师金先生前往中国惠州公干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疾控系统迅速而有效的反应。

  沿着金先生的足迹,应急队很快找到了他。当晚,钟豪杰担起了采样重任。巧的是12年前也正是他参与采集了我国第一份SARS标本。“自工作后,采样几乎没离开过我的工作范围,在疾控中心或许没人比我更熟悉了。”

  钟豪杰如今说起来轻巧,可他的这一举动牵动了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的心。高考前几天,向来酷酷的儿子给钟豪杰发来表达关心的微信:“老爸加油,等我将来也成了公卫战士,和你一起并肩作战。”这让钟豪杰鼻子一酸,儿子本来在高考结束后,想让爸爸参加毕业典礼。

  钟豪杰成功采集到了样本。此时曾参与H7N9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检验的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柯昌文博士、副所长武婕博士为首的检验团队,已在省疾控中心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待。

  “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MERS病毒,不确定储备试剂的用途、准确性和灵敏性如何,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所幸,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武婕说。“检验专家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宋铁说,他们连续4小时在实验室做检测,同样面临病毒暴露的风险。

  5月28日中午12时,初筛结果显示病例标本MERS冠状病毒阳性,该结果经过国家疾控中心的检测复核完全相符,最终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MERS病例。

  风险仍在

  专家认为,疫情输入风险仍存在,特别是目前韩国疫情暴发,MERS输入中国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最新检测显示,金先生的血液、咽拭子检测都呈现阴性,但对痰液的检测,仍显示病毒阳性,这表明其肺部还有炎症。

  目前,广东境内的密接者已全部解除医学观察,患者的情况也日渐稳定并好转。宋铁看来,由于疫情输入风险仍存在,这在MERS“狙击战”中只是“逗号”,而非“句号”。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也认为,MERS类疾病的传播将是常态。对下阶段的疫情,国家卫生计生委作出研判,由于我国与韩国、中东地区人员往来较多,MERS输入风险依然很大。

  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广东一直是全国传染病防控的主战场,将继续关注MERS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全面和科学的研判,为应对输入性MERS疫情风险打好“有准备之仗”。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